1?以恰當的方式提出諫言
為臣者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議或意見是一種職責,但是君主的尊嚴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即使你的意見正確,即使你是出於為國為君的好意,一旦忤逆了君主,一樣會黴運臨頭。所以,聰明的為臣者善於以君主容易接受的方式提出諫言。
春秋時齊國有人得罪了齊景公,景公大怒,將此人捆綁在殿廷之下,命令左右將此人肢解,並說有人膽敢進諫,也將格殺勿論。晏子左手扶住頭,右手還在磨刀,仰麵向景公問道:“以前英明的國王和聖賢的君主們不知道肢解人是從哪裏開始的?”景公急忙站起身來說:“趕快釋放此人,這都是寡人的不對。”
齊景公製訂的刑法繁雜而又嚴酷,以致街市出現了很多販賣假肢的人。景公有次向晏子問道:“你的家位於街市附近,你知道現在街市上何種商品最貴和最賤?”晏子回答說:“假腳很貴而鞋子很賤。”景公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後,便減輕了刑罰。
在晏子的諫言中多富諷諫的形式而極少直諫的內容,故有人把他說成是滑稽者的鼻祖。其他如在出使荊、楚、吳等國的事情,也都是他用遊戲和開玩笑等形式戰勝對方的,即當他聽到別人在長篇大論之時,往往以舉例和比喻的形式,插入其間,而置對方於尷尬境地。有次晏子出使荊國,荊王和在旁侍侯的近侍近臣企圖對晏子加以侮辱。因此在荊王和晏子正在說話之時,有人被捆綁起來從荊王麵前走過,荊王隨意問道:“這個被捆綁的是哪裏人?”左右回答說:“是齊國人。”荊王又問:“為何被捕?”答道:“因為偷盜。”荊王又向晏子問道:“齊國人都有盜竊行為嗎?”晏子說:“江南出產橘子,但把橘樹栽在江北,即變成了枳。為什麼會有此變化呢?這是因土地和氣候不同而已。齊人居住齊國並不行竊,來到荊地卻成了盜賊,這大概是受到了荊國人都好偷盜的影響吧!”荊王後來深有感觸地說:“聖人是不能隨意取笑的,否則的話,隻能自討沒趣。”有一次晏子出使吳國,吳王對主管朝覲的官員說:“我聽說晏嬰很富辯才,又精通禮儀,就讓晉見的儐客都稱我為天子吧!”第二天,晏子有事,行人對他說道:“天子請見。”晏子聽後,接連感歎了三次,最後說:“為臣接受敝國國君的命令,是來進見吳王的,想不到我一時糊塗,竟來到了天子的朝堂。請問吳王他在哪裏?”行人把晏子的話轉告吳王以後,吳王當即對行人說:“你就說夫差請見。”接著,晏子便用諸侯之禮和吳王相見。還有一次,即晏子出使楚國之時,由於晏子身材短小,楚人便在大門旁邊開一小門,迎接晏子。但晏子不入,他說:“如果出使狗國,就應從狗門進入。為臣出使楚國,不應從此門進入。”迎接者隻得從大門領著晏子晉見楚王。楚王向晏子問道:“難道齊國再沒有人了嗎?”晏子答道:“齊國的都城臨淄有幾百條巷子,人們揮動衣袖,就會變成數不清的帷帳,揮灑汗水,就會像下雨一般。怎能說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如此,為何要讓你擔任使者?”晏子回答說:“齊國遣使各有不同,出使賢能之國,就派賢者任使。出使不肖之國,就派不肖者任使。晏於是最為不肖之人,所以才被派為入楚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