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對於對手也要有所選擇(1 / 2)

10?對於對手也要有所選擇

如果對手可以選擇,估計沒有人選擇這樣的對手:一旦成為他的眼中釘,他會想方設法拔掉這個釘子,既不給你稍有喘息的機會,又不惜成本,即使不能置你於死地,也絕不讓你有好日子過。

明朝東林黨的創始人是“國本之爭”中被罷了官的顧憲成。顧憲成被貶回老家無錫之後,無事可做,又滿腹牢騷,便同弟弟顧允成、朋友李攀龍等人在城東的東林書院中授課講學。講學之餘,又抨擊朝政、臧否人物,轟動一時,當時不僅在野的士大夫、地主、商人聞風而起,雲集東林書院,一些在朝的官員也同他們遙相互應,時稱這一類人物為“東林黨”。明末三案中,東林黨人與其對頭浙黨及其附庸齊黨、楚黨大戰諸多回合均占上風,故而在朝中勢力大增,引起其他派別的嫉恨。

東林黨人雖無特別建樹,但目睹朝政的腐敗,敢於犯顏直諫,要求改革時弊,因此可稱得上是正派人物。同時他們清高傲世,瞧不起身心俱殘的太監,更痛恨太監掌權,故而一再揭魏忠賢之短。於是魏忠賢忿恨之下發了毒誓要毀掉這個團體,可惜他當時羽翼尚未豐滿力不從心。到他掌管了東廠和錦衣衛之後,才真正具備了鏟除仇家的機會和能力。

魏忠賢磨刀霍霍,朝中的反對派已然驚覺,他們將希望寄托在熹宗身上,企圖通過上疏借助皇上之手除去這個禍害。天啟四年(1624年)楊漣再次向魏忠賢發難,他以犀利的言辭寫出一份奏折,列魏忠賢二十四條大罪;楊漣之後,又有魏大中、周宗建等七十餘名大臣接連上了一百多篇彈劾奏章。但是群情激憤的大臣們忽略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魏忠賢已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任何奏折都會經過他的手中——他雖然不識字,自有奴才給他朗讀講解。因此,誰上了奏折、奏折中都寫了些什麼,他了若指掌,他或改或壓,阻撓熹宗審閱這些“告狀信”,同時又接連數日帶著熹宗在宮內“狂歡”,使之無心上朝。這樣朝臣們沒了麵奏的機會,而魏忠賢自己就贏得了反擊的時間。

魏忠賢一手遮天,群臣並未被嚇住。這一年六月,郎中萬燝又上疏痛責魏忠賢,說他即被賜名“忠賢”,卻不思忠賢之義,反而搜刮金銀財寶、企圖攬天下大權,是一個“蓄謀甚毒”的“奸雄”。魏忠賢聞聽之後氣得七竅生煙,不知所以。萬燝被折磨了整整四天之後咽下最後一口氣。

萬燝一死,朝中大臣寒心之餘人人自危,內閣重臣葉向高等人先後辭官而去,楊漣、左光鬥、魏大中、周宗等六七十人皆遭罷免,一時正人去國,朝堂為之一空。魏忠堅趁機自豐羽翼,一些在“三案”之中因與東林黨人政見不和而遭排擠的浙黨、齊黨黨徒為報舊怨紛紛倒向魏忠賢,成為他的同盟軍,致使魏黨勢力大增。這些人積極為魏忠賢提供《東林點將錄》、《東林朋黨錄》等等黑名單,時刻提醒魏忠賢說:“東林黨人將要陷害您老人家啊!”魏忠賢本來就是想鏟除異己,經此撩撥更是殺心大起——杖斃萬燝,不過是他小試鋒芒而已;更大規模的屠戮行為,已在醞釀、籌劃之中了。

魏忠賢對東林黨發動第一次猛烈攻擊的突破口是所謂“汪文言獄”。汪文言本來隻是一個小小縣吏,後因頗有才幹而被擢升入京做了監生。任職期間,他與許多浙黨黨徒結下了深怨,同時與王安交情頗深。光熹交替之際,汪文言竭力幫助王安處理大事,引起了魏忠賢的不滿。魏忠賢殺害王安之後,即削汪文言監生之職,將他趕出京城。後來葉向高重新起用汪文言至內閣供職,而魏大中、楊漣、左光鬥、趙南星等人也與汪文言政見一致、情趣相投、結為密友。他們的來往,引起了魏黨的注意,魏忠賢與手下密謀,想借汪文言之口除掉楊、左等人。殺人須有名目,此時正好遼東經略熊廷弼因防守遼東時略有失誤而被治罪殺了頭,邊疆之事,重關國家,魏忠賢便決定讓汪文言誣告楊、左收納熊廷弼的巨額賄賂,坐贓枉法。

汪文言入獄之後,雖備受酷刑,卻寧死不遂魏忠賢的心意。不僅不招,他還對楊漣大加讚譽,說楊公廉潔無私,若指他這樣的忠臣貪贓枉法,簡直是天大的笑話。無奈之中,主管詔獄的長官許顯純隻好自己動手,製作主子所需。他冒汪文言之名寫了一份供詞,招認楊漣、左光鬥、魏大中以及先前也參過魏忠賢的周朝瑞、袁化中和顧大章六人貪汙收賄,其具體數額,楊漣、左光鬥各2萬,魏大中1萬,周朝瑞3千,袁化中6000,顧大章最多——竟達4萬!汪文言悲憤交加,怒斥許顯純說要與他對簿公堂。可是許顯純既已替汪文言作了假供,又豈能留下活口讓他有機會與自己當麵對質呢?於是狀詞寫好的當日,汪文言就被打死於獄中。

有了這份內容詳細的供狀,魏忠賢心花怒放。他一聲令下,天啟四年(1624年)五、六月間,錦衣衛緹騎四出,楊漣、左光鬥、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悉被捕入詔獄之中,時稱此六人為“前六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