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細小處更要有防範之心
我們說一個人心胸狹窄,不光說他大處記仇,還指在本不該計較的小事上、私事上耿耿於懷,並伺機於大事、公事上打擊報複。可日常生活中偏偏有很多這樣的人,自己不計較的事情也想當然地認為別人不會計較。正因為心裏不設防,讓自己在關係個人前途的大事上遭了殃。尤其是當這些你不以為然的小事正是別人比較在乎的事情,這時候你率性而為,不知道給人麵子,常比一些大事更能把人得罪透徹。
劉備與關羽、張飛等人肝膽相照,與諸葛亮魚水相得,同曹操比較的確可稱忠厚,但這樣一個人也會計較一些心裏擱不下的小事。當年攻取四川時,劉備曾與劉璋在清縣會見,劉璋部下從事張裕在座。張裕臉上多須,劉備拿他開玩笑:“我從前在老家涿縣,那地方姓毛的人特別多,縣城東西南北都是毛姓人家,縣令說:‘諸毛怎麼都繞涿(借指“啄”,即嘴)而居呢?”張裕不讓人,馬上回敬說:“從前有人作上黨郡濰縣縣長,遷為涿縣縣令,調動之際回了一趟家。正好這時有人給他寫信,封麵不知道如何題署好,如果題‘潞長’,就漏了‘涿令’,題‘涿令,’就漏了‘潞長’,最後隻好署‘潞涿君’”。借“潞”為“露”之諧音,諷刺劉備臉光露嘴無須。劉備很不高興。
後來張裕歸劉備。他對天文、占卜皆通,曾勸劉備不要取漢中,說取漢中於軍不利。劉備不聽,出兵攻取漢中,證明張裕預言不準。張裕又私下向人泄露“天機”,說魏文帝黃初元年劉備將得益州,九年後將失去益州。劉備不忘當年受辱,借機要殺張裕。諸葛亮問張裕犯了什麼罪,劉備說:“芳蘭當門而生,不得不鋤去。”
這個說法,其實並不高明。論借口編造術實不如張裕,可是劉備是主子,權力大,最終占了上風,可見一個人不能恃才胡鬧,尤其是對領導開玩笑也要加小心,因為不知哪時他就要變臉,你就得不償失了。
從前某顯宦,公餘之暇,喜歡下棋,自負是國手,某甲在他門下做一名清客,有一天與該顯宦對弈,一出手便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勢,該顯宦知是勁敵,比賽到後來,竟逼得該顯宦心神失常,汗水涔涔而下,某甲見對方焦急的神情,格外高興,故意留一個破綻,給該顯宦發現了,立即進攻,滿以為可以轉敗為勝,誰知某甲突然使出殺手鐧,一子落盤,很得意地說道,你還想不死麼?該顯宦遭此打擊,心中不大高興,立起身來就走。據說該顯宦向來著意於修養,胸襟比普通人寬大,但也受不了這種刺激,因此對於某甲,始終介意,不能忘懷。而某甲呢,還是莫名其妙,他始終不懂得為什麼該顯宦不再與他下棋。該顯宦本可以使某甲富且貴,為了這一點不快,老是不肯提拔某甲,某甲隻好鬱鬱不得誌,以食客終其身。也許他要自認命薄,誰知是忽略了對方的自尊心,抑製不住自己的好勝心,小過失鑄成了終身的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