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浩然之氣是以敢於任事的作為養成
領導,一般都是上管下。然而在特定情況下卻需要下屬出麵穩定大局,這時候的出頭露麵非同小可,弄不好自己功名利祿甚至性命都得搭上。隻有一心為公不存私念、敢於擔當的人才會挺身而出。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昭帝病逝,沒有兒子。武帝的六個兒子中獨有廣陵王劉胥在世,群臣討論該立誰為皇帝時,都有意立廣陵王。廣陵王本來就是因為行為放縱、不合正道,才不被武帝選用的,所以霍光聽了大家的議論後猶豫不決。這時有個郎官上書說:“周太王廢黜太伯而立王季,周文王舍棄伯邑考而立武王,都是隻看合適才立。即使是廢黜長子而立少子也是可以的。廣陵王不能繼承帝位。”此話正合霍光的心意,霍光把郎官的上書拿給丞相楊敞等人看,於是把這個郎官提拔為九江太守。當天,霍光奉皇太後詔令,派遣行大鴻臚事的少府樂成、總正劉德,光祿大夫邴吉,中郎將利漢去迎接昌邑王劉賀。
劉賀是漢武帝的孫子、哀王的兒子。到長安後,即位為皇帝,但是他行為放縱,淫亂不堪,舉動無節,政事失當。霍光見昌邑王荒淫無道,非常擔憂,於是單獨詢問大司農田延年,這事該怎麼辦。田延年說:“將軍是國家的柱石,既然知道這個人確實不行,為什麼不向太後說明,另選賢明的加以擁立呢?”霍光很是疑惑地說:“現在想這麼辦,在古代有先例嗎?”田延年說:“伊尹做殷朝的相,廢黜太甲來安定宗廟社稷,後世稱頌他的忠誠。將軍您如果能夠辦好這件事,也就是漢朝的伊尹啊!”霍光深以為然,又給田延年加官“給事中”。讓他可以進宮議事,緊接著就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合謀,召集公卿大夫在未央宮共同議事。
會上,霍光說道:“昌邑王行為昏庸淫亂,恐怕會給國家帶來危險,怎麼辦?”群臣全都大驚失色,誰也不敢發言,隻是隨聲應付,不置可否而已。這時田延年離開座席走上前,按著劍慷慨陳辭道:“先帝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給將軍,又把天下托付給將軍,是因為將軍忠誠、賢明,能保劉氏子孫的平安。現如今臣民擾亂不安,國家行將崩潰。而且漢朝曆代相傳,諡號裏都有孝字,意思就是要長保天下太平,讓祖先能享受子孫的祭祀啊!如果讓漢家斷絕了祭祀,等將軍死了,他又拿什麼臉麵到地下去見先帝呢!”接著他又帶著威脅的口吻說:“今天的討論,不能有一會兒的耽擱。群臣中有誰讚成得晚一些,就請讓我殺了他!”霍光謝罪說:“九卿對我的責備是正確的。天下人心浮動,議論紛紛,我應當受到責備。”於是參加會議的都叩頭說:“百姓的命運都在將軍一個人了,我們都隻聽將軍的安排。”
會議當即停止,霍光立即率群臣一起去謁見太後,並向太後詳細稟告了會議的情況,並認為昌邑王荒淫迷惑,失掉了帝王禮儀,擾亂了漢家製度,不能繼承帝位。皇太後對昌邑王的行為也很不滿,現在霍光等人有意廢黜昌邑王,她沒有任何異議,當下表示同意和支持。
隨後,皇太後乘車駕到了未央宮承明殿,並下令未央宮各處守門官兵不許放昌邑王手下的群臣進宮。昌邑王到太後處朝見回來,乘上車輦準備回溫室殿。中黃門的宦官各把住一扇門,昌邑王進去,門就隨即關閉,昌邑王的群臣不能進門。昌邑王說:“這是怎麼回事?”霍光跪下說:“有皇太後命令,不讓昌邑王的群臣進門。”昌邑王說:“慢一點好不好,為什麼這樣大驚小怪呢?”與此同時,霍光已派人把昌邑王的群臣驅趕到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張安世帶領羽林軍逮捕捆綁了兩百多人,並將他們送到廷尉和詔獄去看管。往日昭帝時的侍臣侍衛看守昌邑王,霍光告誡他們要小心看守:“萬一倉猝間昌邑王死掉或自殺,就讓我對不起天下人了,且有弑君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