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利群對刺梨種植的認知,是非常表麵的,不過當著楊再新這樣說,確實有點拍馬屁之嫌。龍利群不以為然,臉不紅,笑嗬嗬的。
“張書,我之前和王鑫鎮長聊過了,他對刺梨種植也有些自己的看法。”楊再新說,“這次出去,就是跟省農院的代理人去了雙溝村,看那裏的刺梨種植情況。另外,在路上,還將河岔鄉的田茂平、陳曉也帶了去雙溝村。”
“省農院那邊是要擴大刺梨種植的規模嗎?”張繼光說。
“是的。”楊再新說,“因為省農院對刺梨研發以及有很多成果,要將成果轉化為產品,走向市場。如此,需要大量的刺梨良果作為產品的原材料。要實現這個目標,唯有擴大產地的規模。
張書,我覺得懷仁鎮很有必要與省農院談談,將我們鎮發展成為刺梨種植的基地。”
“這個想法很好啊。懷仁鎮目前確實有礦藏,但也就三五年的日子,我們總不能等三五年後再來考慮轉產業的事。”張繼光說,“人無遠見,必有近憂。
再說,礦藏雖說給懷仁鎮帶來不少稅收,但給村裏農戶並沒有改善睡眠,最多就是可做些體力活,掙點血汗錢。
隻有發展產業,才是農戶創收的根本。楊鎮,刺梨成長後,那是多年生植物吧?那不是辛苦一年,可一直獲取紅利?”
“以後管理還是需要的,就像果林一回事。管理越到位,收成也會越高。”楊再新說。
“我看好,這個項目有省農院的技術支持,是省裏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們先走一步可搶占一定先機吧。”張繼光說。
“我覺得要搞,越快越好。”龍利群說,“之前我到過雙溝村,問過那裏的人,村民對雙溝村發展刺梨種植項目,是非常樂觀的。這說明這個項目潛力大,前景好。”
傾向性意見定下來後,接著討論詳細的操作。對於鄉村、農戶發展項目的工作,幾個人比楊再新要熟悉,一個在懷仁鎮即將落實、執行的工作方案,也就逐漸有了模子。
對刺梨種植項目的情況,鎮裏這邊暫時還不對外透露,先做好充分準備,領導們有統一的意見之後,鎮黨委會也會討論這種重大的決策。討論之後,才會形成一致意見,成為鎮正府的決議。
幾個人在辦公室討論,沒有誰提起張文輝這位黨委書記,但各人心裏也明白,這個工作肯定繞不過張文輝。至於誰去做張文輝的工作,還要楊再新來決策。
送走張繼光等人,楊再新坐到電腦前,將這兩天所思所想,幹脆做一個比較完整的東西出來。包括在鄉村刺梨種植、鄉鎮和縣級幹部該怎麼推動、省農院一方該提供哪些需要、新畦食品與地方之間的合作中,又該擔負起哪些事務。
這個方案一直做到淩晨,都還沒做好。有些東西,想起來不難但實際落實、執行起來卻會有重重困難,這時候,盡可能多琢磨透徹,到時候推動工作就會順利得多。
想做好一件工作,並不是想就能夠做到的,關鍵要做好大量的細致準備工作。楊再新在章童俊身邊三年,對如何做事,有很深的理解。又到雙溝村三個月,踏踏實實地實踐,對做事的細節上也有自己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