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做經濟林的時間(1 / 2)

“王支書,對長坪縣還存在多少像苦李坪村這樣,保存完好的村落,你知道嗎?”楊再新說。

“還真不知,不過,就算還有村子保存得不錯,也不會有我們村這樣的規模。”王平會說,“楊主任,兩天前有幾個人從省裏來的,在我們村裏搞拍攝。覺得我們村非常好,他們說會到省城去給我們宣傳,吸引客人到村裏來遊玩。”

“哦,那些人還在村裏嗎?”

“對啊,剛才我就是陪那幾個人到一家村民家裏拍攝。”王平會說。“楊主任,是不是也去看看?”

“我是想去看看。”楊再新說,“不過,今天我們到苦李坪村來做什麼,王支書也猜到了吧。”

“我想,大概你們是為了村裏種植刺梨的事情吧。”王平會看著張新民、劉悌等人,這幾個人為刺梨種植,找他的次數可不少。

“王支書,那你說我們該找你還是找村主任?”楊再新說。

“都一樣。”王平會說,“我們村情況比較特殊一些。去年春季,村裏就在計劃做經濟林了。然後在今年春,原本是要購進苗木栽植的,但後來和賣苗木的一方聯係出錯,就準備推後到明年。”

“哦,是嗎?”楊再新看著林力俊,對村裏的產業問題,鄉長應該比較熟悉的。

林力俊卻沒說什麼,這個事情真相如何其實也不重要,問題是之前農戶和新畦食品簽訂了合約,刺梨種植任務不按合約進行的話,賠償金雖不算多,對每一農戶而言,也是一兩年的收入。

從縣裏的角度看,自然不想出現這種違約賠償的例子,這樣的例子對農戶的打擊可不小。村裏肯定會產生一種對新畦食品排斥的情緒,而不是是非對錯。

同情違約的農戶、排斥新畦食品的做法,這是必然發結果。果然在對事情的態度上,根本沒有對錯概念,而是看主觀意識上傾向於誰。

感覺誰更需要幫助,他們就會傾向誰,卻不管對方是不是錯了。契約對於各人而言,完全不能和人情相比,不能和自己感覺上的評判相比。

平常的生活中,與人相處時,這樣的做法、言語都是如此。這也難怪國內在輿情上不斷出現反轉的事例。

不管對錯,先罵一通。這是鍵盤俠的操作,噴一通出氣,管誰死活。

所以在苦李坪村的刺梨種植違約問題上,如果先提出來,告知農戶嚴重性,或許對今後落實賠償,會更順利一些。

估計,在金望鄉這邊的宣傳肯定達不到力度,村裏對這一點事情自然不怎麼放在心上。

“力俊鄉長,鄉鎮對新畦食品簽約的宣傳做得如何?農戶不知道違約要承受賠償的結果嗎?”楊再新說,也是故意說給王平會這個村支書聽的。

“楊主任,是我們做工作沒做到位。”林力俊說。

“我看啊,金望鄉在這方麵要強化一下,下一周,突擊做好這個宣傳工作。你們把這個工作的規劃、落實過程和工作結果彙總成材料,交到縣裏。我親自和東富縣長彙報這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