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無力之感(1 / 2)

除了楊再新自己得到消息之外,很多人也在那晚得知楊再新竟然要謀求加入常委的消息。

這讓不少人心裏很不平靜,特別是縣正府裏還有幾位副縣長,這些人都是副處級的幹部。在級別上高於楊再新,資曆上也深厚得多,但這些人想要入常,幾乎都不可能。

不入常,在縣裏的地位就低得多,而往前進,要有晉升的機會,入常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但這些領導也明白,楊再新和懷仁鎮目前在長坪縣是怎麼樣的存在,很特殊,何況柳河市在推進產業發展工作。

從某種意義上說,楊再新能夠有這樣的機會,也是石東富、丁丹等縣裏主要領導需要這樣的一個典型,來激發各鄉鎮幹部們好好做產業發展的工作。甚至可能是市裏,有意要這樣做,才會在縣裏進行過程序。

哪怕對楊再新有妒忌之心,大家不過在背後議論,不會明麵上說什麼。在常委會散會後,丁丹、吳原峰等也不同石東富碰麵,各自分開。

不過,丁丹和吳原峰在一起走,兩人是主要負責縣裏人事工作的。出了縣委,吳原峰說,“丁書,什麼時候交楊再新到縣裏來?”

“明天吧,趁熱打鐵,將這個提交給市裏後,就看東富縣長的努力了。”丁丹說。

“叫楊再新自己到市裏跑一跑,也會有作用吧。”吳原峰知道楊再新和王平江的關係,甚至於李善淮之間的關係都比較好。

對於楊再新是不是入常,市裏的討論反而不會像縣裏這樣,通過常委。隻要在黨組會議上過一過,市組織部那邊做一些考查工作,對外公示,就可望省裏報。

省裏如果過了,批準同意,然後在反饋到市裏、縣裏,再由市裏給出一份任命即可。當然,實際的操作上,各地也不盡相同。

縣委常委已經是省管幹部,但真實管理的還是市裏這邊。不過,要批準,就必須要省部的程序。

對於縣裏、市裏要推薦楊再新這樣一個鎮黨委書記進入縣委常委,運作起來確實難度太大,絕對沒有把握。但對楊再新自身說來,也是一分為二,或者說利大於弊。

省部那邊,既然受到市裏的推舉,自然會對楊再新關注。得知楊再新在基層的優異表現之後,會給省裏領導留下絕對好的印象,下一次的晉升,很可能順理成章,就有絕對優先的可能性。

然而,太年輕也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反感,留下不好的印象,給人誤會以為是一個浮躁或急於晉升的人,反而會讓人故意攔住晉升之門。

誰也不知,接下去回事什麼情況,但楊再新之前拿下省十佳青年稱號,在省裏的關係也不少,顯而易見,這次運作對楊再新好的一麵可能性更大。

“還是不要了。這事情對楊再新說來不是好事,我們來操作為好。”丁丹說。

如果楊再新自己去跑,哪怕王平江不會因此對楊再新有另外的看法和印象,讓其他人知道這樣的事情,又會如何看楊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