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找人難(1 / 2)

到省城三天,周術寶先找到省交通廳。對交通廳的情況,他是熟悉的,將準備好的材料遞交上去。

遞交材料不過是第一步,對這些程序,周術寶也是明白。該找人的地方,該如何溝通的方式,他都能夠熟門熟路。因為,到長平縣之前,他跑省交通廳的次數可不少,項目也做過好幾個,雖說每一個項目都不大。

也因此,從縣裏出來,他是有信心的。對長河線項目的立項、啟動、資金投入、競標、施工等每一個環節都不擔心。因為對於長平縣而言,這條路的升級是確實需要的項目。

反而是城南市場的項目就複雜一些,因為這樣的項目需要的資金投入太多,又要做搬遷、做幾百戶的拆遷戶的工作。牽涉到的利益也特別大,一家或幾家建築公司一起來承接工程才是最適合的。

當然,一口價賣給開發商,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做法。這樣做,就不需要自己費心,該有的利益不會少。

可周術寶覺得這樣做確實幹脆,但卻少了自己升上的通道和空間。如果說,將這個項目的一切都拿在手裏,那麼,就可逐漸與省裏、市裏的人進行接觸,然後,極可能找到省裏某一位實權人物,然後,自己在他一句話之後,高升而上。

這是周術寶的一貫想法,從一開始上班時,聽身邊的人感概,他就想透了這個事情。到如今,能夠成為一縣之書記,他覺得是找到了秘訣的。

古話說得好,吃了人的口軟,拿了人的手短。平素往來,一支煙散開去,彼此就顯然地要好交流的多,這就是最有力的明證。

三天來,在省城找了不少人,但周術寶最想找到的就是周少。可他聯係過之前的那位朋友,提到準備感謝周少時,朋友卻沒有爽朗回應。

周術寶也不知原因在哪裏,不過他想,周少地位肯定高,不想見自己也是必然的,可隻要自己誠意到了,對方總不會完全將門關閉。

路是人走出來的,如果沒有耐心,沒有勇氣,怎麼可能成功?

雖說幾次邀約省城的那位朋友見麵,安排活動,可對方卻不肯露麵。昨天,朋友說有事要到外省跑一趟,暫時不在省城,等下一次有機會再聚一聚,一醉方休。

周術寶這次到省城來,是跑項目的,自然做足了準備。另外,在長平縣也安穩了,還要對周少以及那位朋友表達誠意,感謝之意。

可朋友不肯見麵,周少那邊都沒處聯絡。對周術寶而言,這也是一個問題。難道是因為自己反應過慢,使得朋友在周少那裏丟了臉麵?

原因不知,周術寶也不可能直接問那位朋友。彼此往來的時間不短,周術寶在朋友那裏的投入真不算少。多年來累計估計高達幾十萬,當然,周術寶自己也在不斷地往上攀升。

至於他晉升的核心因素在哪裏,周術寶自己也不太明白。對於自己的付出多少,周術寶是不在意的,也明白,這些資源如果自己留著,確實可能存下不少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