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才想起來,凡海集團在海外做市場,將台島作為第一站,是很自然的選擇。對於商業的理解,李新華是屬於高端的那一層,隻是,這兩年多他不再關注這些而已。
得知凡海集團的信息,李新華決定親自到凡海集團那邊看看,與對方聯絡,或許也不必再跑長坪縣。
段玉梅作為凡海集團老總,對台島的第一天銷售業績,是非常重視的。不單單是收益和市場逐漸的關係,更為重要的是,台島這裏的消費者對刺梨果產品的接受情況。任何一款新產品,能不能讓大眾接受,這是最根本的。
隻有適合區域的產品,才會有更多人消費,形成更大的市場。正如國內南方人喜歡吃米飯,而北方人喜歡吃麵食一樣。對於市場,凡海集團的人員也曾做過調查,而之前一兩月的試銷與推廣,也收集了不少資料,給凡海集團如今市場的推廣給予支持。
雖說第一天的銷售還沒有完全結束,可從目前得到的反饋,段玉梅覺得沒達到她的要求。
公司在做方案的要求從目前的數據是達到預定結果,可段玉梅自己心目中的要求高得多。
雖然第一天的時間還沒結束,但這一天的成績基本確定。段玉梅一直琢磨,要如何才能更進一步加快市場的推動,讓台島的人接受刺梨果產品。
產品質量沒問題,消費者能不能接受、進而購買產品,牽涉到的方麵就太多。要加大力度做到工作,也太多,段玉梅也明白,真遇上這樣的情況,可不是短暫時間就能夠改變的。
一款完全新的產品,要進行大力度大強度的宣傳,才會讓更多的人知道有這樣的產品,而後,還得要有人吃這個東西,如果有影響力大的人,來對產品進行宣傳,引領、推導消費,市場就更容易接受這樣的產品。
找明星代言、找台島名嘴推導產品銷售,都是很見效的手段,不過,這方麵的代價也非常大。凡海集團在台島的推廣,僅是按照普通的產品推廣來做市場的,因為目前,凡海集團在產品量上的供應鏈。
段玉梅雖說對拿到的業績不滿意,卻也不會直接用資金來轟炸市場,對於接下來該怎麼操作,還得返回總部,然後進行討論。
另外,一周時間左右,才能對台島這邊的市場,有一個比較全麵的定論。這種階段性的信息與推斷,對下一階段的市場預判才會更準確。
第一天的市場情況,在段玉梅淡淡的失落中過去,第二天開始,段玉梅便不再做兩小時彙總銷售情況的事,覺得沒必要這樣費人力與資源。因為第二天的情況,或許比第一天更好一些或許要稍微差一些。大概率出現的情況,自然是在緩坡度的增長,知道一定時間後,穩定在某一個範圍值。
第二天中午,助理小王在吃飯時將手機遞給段玉梅,說,“段總,你看這個公號,怎麼會有關於懷仁鎮的東西?”
小王不是江上省的人,而是沿海城市的人,對懷仁鎮、長坪縣等地到過一次,不算很熟悉。段玉梅也是如此,他們不是江上省的出生,但是凡海集團的嫡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