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之四萬萬同胞們,自1840年起,日軍欺我中華,狼子野心昭昭可見,亡國滅種之心可見一斑,奈何國力羸弱,我等中國人壓抑許久,奮起反抗,前有北平雙將戰死,激勵國人!抗戰之模範,地之浩然,今九江城危,戰死者甚多,十不存二,可從自忠以下皆以殉國為榮,賣國為恥!今寫告同胞書,壯我士氣,我中華之尊嚴絕不能丟於我輩之身上!如九江城破,我等皆殉國!望國人救我中華!五萬將士之絕筆於九江城內!生則以功勳報祖國,死則以此處為墳墓!……”
這張自忠親口訴的告同胞書,在第二登上了所有抗日報刊,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讓所有人都感到心痛和惋惜,還有些熱血青年站在街道上就是嗷嗷直叫,怒吼著老爺不長眼!
此時的張自忠山東老家,就看到一女子正在地上翻耕著,那額頭上的汗水在這太陽的照耀下能夠看出來非常的透明,又滿臉欣慰的看著那在門口戲耍的孩子。√∟,眼神中露出些許的滿足,但也有些擔憂“自忠,你還好嗎?”
此人就是張自忠的妻子李敏慧,在曆史上,張自忠殉國之後,她悲痛欲絕,絕食七,跟隨這將軍去了。
70多年過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將軍夫人的殉夫之舉。但今的人們應該記住: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爭,發生過侵略者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有過先烈們浴血抗戰的驚壯舉,有過“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悲壯曆史,也有過無數像張將軍夫人一樣的弱女子,以一種柔弱的堅定表達自己對祖國、對英雄深沉的愛,這是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都不應當遺忘的。
我們不能簡單的用烈女殉夫的傳統觀念去理解將軍夫人的殉夫行為,將軍殉國、烈女殉夫,臨危盡節,芳烈千秋,雖然古已有之,但李敏慧女士明明白白地:“張自忠為國家戰死疆場,我不難過。我雖然是一個婦女,也應當有份。”可見“國家”二字在她心目中的份量,當丈夫馳騁疆場時,她在顛沛流離中照料一家老,四年未能見上丈夫一麵,把思戀和擔憂藏在心裏,默默地支持著為國殺敵的丈夫;當丈夫以身殉國後,她從容安排好家中後事,然後追隨丈夫的忠魂而去。
李敏慧,雖然是一個沒有文化的舊女性,卻深深懂得家國二字的份量,雖然“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用自己的死去表達對國家、對丈夫的愛,去激勵抗日將士奮勇殺敵。
寧做漢鬼,不做漢奸!
這樣的女子,值得所有人去尊敬。
而此時卻有個人慌張的跑了過來,手裏揮舞著報紙看到李敏慧就是大喘氣的叫道“嫂子!”這一聲聲著急的呐喊,讓李敏慧也是不由的抬起頭來,順勢擦了一下滑到眼角的汗水,看到來人就是叫道“自明,什麼事情這麼慌張?”
這是張自忠的弟弟長張自明,對於自己這個嫂子他是真的敬佩,指著報紙就是膽顫的“我哥在報紙上他要以身殉國,誓死與九江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