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時莫要看著隻是隨意轉身就走,但是修煉到劉勝之這般境界,一舉一動之中,都充滿玄妙。修為境界差的,如何能夠跟上劉勝之,找上門來?
下一刻,那和尚也都已經出現在海船之上:“那位高人窺探貧僧?”
這胡僧說的居然是字正腔圓的漢話。
“咦,你這和尚哪裏來的?中土話說的不錯,居然還是洛陽正音!”許平訝異問道。
要知道,從夏至清朝中後期,洛陽讀書音,也就是所謂的洛陽正音一直為標準音。
東西兩漢時代國語為“洛語”,洛語承襲先秦時代的雅言。
在晉代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以後,中原雅音南移,江左門閥士子,都要以洛陽正音為標準。
像是那大名鼎鼎的謝安,最出名的就是一口標準的洛陽正音,而且最喜歡的就是用著洛陽正音來朗誦,風騷一片……
讓人羨慕嫉妒恨的,在背後說他是老婦人腔調……因為,洛陽正音鼻音比較重。
東晉、南北朝以來,漢人回遷,中原洛陽又稱為通用官方語言。
隋朝以金陵雅音和洛陽讀書音為基礎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長安官音,名為秦音。
唐朝延續,同樣以洛陽雅音為標準音。
宋代國語稱“正音”、“雅音”,仍以洛陽讀書音為標準。
元代法定蒙古語為國語,不過就主要為蒙人使用了。後來又以元大都漢語語音,北平音為標準音,稱為天下通語。
明朝號稱重開大宋之天,一切都要複古。建國之初,不論是建築服裝。典籍製度都要模仿唐宋時代。
因此也以中原雅音為正,明前中原地區經多個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區的中原之音相對純正。官話遂以南京官話為基礎,南京官話為標準音。
清代早期。南京官話仍為漢語主流標準語。到清代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取得國語的地位。
一直要到1909年清正式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此即清末的國語……
再然後就是北平話和廣東話的普通話之爭了!
總之,這般時代也都有著“標準普通話”的。
而現在,這麼一個碧眼胡僧,說的一口洛陽正音,居然比劉勝之都還要標準的多。
“貧僧早有意入震旦傳法,因此學了一些震旦話。兩位莫非也是震旦的修行者麼?貧僧乃是般若多尊者……”
“慢著。”劉勝之淡淡的說了一句:“誰準許你去中土傳道的?”
所謂震旦,就是古代天竺對中土的稱呼。
這胡僧張口就說要到中土傳道,自然惹得劉勝之不快。
“就是,爾等禿驢,到哪裏都說自己是正法,別人都是外道。如今讓你跑去中土傳法,豈不是日後我等仙人,又被你們當成外道了麼?”許平冷笑著說道。
這和尚平靜的說道:“我佛慈悲,度化眾生。震旦百姓不幸,補得聆聽佛法。超脫於苦海之外。貧僧遠來,就有意拯救震旦蒼生!”
許平大怒:“拯救中土蒼生?我先把你送到你家苦海之中去吧!”
這許家營可不是普通的散仙勢力,那位許真君絕對是神仙以上的真正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