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一勞永逸?(1 / 2)

,。

若是單單決口倒也問題不大,ding多淹沒數縣之地。

但是若是改道,那麻煩卻就大了

“各位當真沒有辦法麼”劉勝之問道。

諸多工部官員麵有慚色,都不說話。這般時代,黃河水患不重。

若是到了宋代以後,尤其是明清之時,那黃河水患已經是朝廷眼中最為重視的頭等大事之一了專門的治河衙門都有

而現在,剛剛立國的大漢,居然連一個精通水利,知道如何治國的官員也都沒有。

在一片沉默之中,劉勝之忽然開口,說道:“既然你們不開口,那朕倒是有個辦法”

他說著,冷冷一笑,在地圖上狠狠地畫了一筆,口中的語氣卻十分平淡:“給朕在這裏把大堤給掘開”

“啊”諸人一聽,都是大驚。怎麼也沒有想到,原本大家都是在拚死拚活的準備加固河堤,而劉勝之居然要挖開河堤,這是任何人也想不到的。

隻有步鵬鵬眼睛眨都沒有眨一下,隻有他大略明白劉勝之的意思,這是要一勞永逸,徹底的擺平河患了

此刻見著滿座大驚,步鵬鵬反而鎮定下來,道:“陛下說的辦法,我也曾經想過”

“上古之時,黃河有幾條河道入海,以至於典籍之中有著九河之稱,其時也河無大患

但是到了戰國時分,沿河各國,壅防百川。各以自利”

從周定王五年,洪水從宿胥口奪河而走。東行漯川,至長壽津又與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入海。發生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改道水災以來

兩千六百多年的時間裏,黃河下遊河道經曆了從北到南,又從南再到北的大循環擺動。其中決口、改道不計其數

可以說,黃河水災之所以這麼頻繁厲害,有著大半是人為原因。

總之,這一時期的黃河下遊因堤防未築,河道無所約束,漫流改徙無定。或時出現多股河道並存的局麵。

  黃河沒有固定河道的,起碼有著三條以上的河道入海,因此那時候水流順暢,沒有什麼大的災害。

但是到了戰國中期,各個國家以鄰為壑,都想要享受水利趨避水害,開始在自己國內修建大堤

黃河邊的齊國和對麵的趙、魏國兩國競相加高黃河大堤。不過在當時,兩岸堤距寬達五十漢裏,相當於現在四十多裏

那個時候。河道如此之寬,黃河當然不會泛濫了。這麼寬的河道足夠其隨意流淌了。

但是以後生齒日繁,在大堤內河槽兩旁淤出的大片灘地上進行了墾殖,修築民墊以自衛。遠者距水數裏,近者僅數百步。

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險情迭出。西漢末年今河南浚縣境內河道。河水高於平地,顯然已成懸河。

這就開始拉開了黃河兩千年水患的序幕

西漢一代河患嚴重。僅見於文獻記載的就有十次較大規模的決溢改道。

一直到東漢明帝時代,王景對西漢末漫流的河水進行全麵治理。通過疏浚壅塞,截彎取直,修築堤防和水門等措施,開辟了一條新道。

這條新的黃河河道線路順直,有利於泥沙的衝刷,積淤緩慢。而且當時黃河下遊存在不少分支,或單獨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起著分洪、排沙的作用,故河道穩定

以至於東漢末年一直到唐朝末年,這百年間,黃河再沒有出現過大的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