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以Happy Ending結尾。
我如此相信,願你,也是。
我向來是個四平八穩的人,處事原則便是既來之則安之,無論上頭交給我的任何活計多麼匪夷所思,我都能點個頭,笑納之。
可這次的任務,著實是太莫名其妙了。神出鬼沒的“如意娘”直接就闖進了我的辦公室,將一個文件夾朝我頭上一摔:“三天。”
我恨她。
不過“如意娘”在“緋姑”麵前都是說得上話的人物,而我既不想丟掉現在的工作,更不想被塞進黑麻袋沉屍大海,所以略過腹誹,我開始著手調查。
按照“裏三門”的慣例,任務書首頁要用紅字標明全文關鍵詞,而我是第一次發現,素來饒舌的“文書策劃部”也能將關鍵詞標注得如此簡明扼要:“祈月燼”。
我的第一感覺,是這個名兒隻可能在小說裏出現。不過在心裏默念了一遍,我的冷汗就下來了,交給我的任務竟然是關於將軍的!
同音不同字,所謂的“祈月燼”,指的是“祁玥竫”,“裏三門”創始人兼第一代局長。其身世之傳奇、功績之顯赫,愣是到了今天,“裏三門”的小字輩仍津津樂道,甚至把他當成了實力派明星般崇拜。
因為他早已退休,不再擔任局長之職,又因為某些原因,稱呼他為“老局長”實在奇怪,所以經我提議,全“裏三門”采用了統一稱呼:“將軍”。
而他確實也能被稱為“將軍”。雖然國家早已公布了《開國少將及少將以上等級人員名單》,而我找來名單後瞪大眼睛從頭瞧到尾,都發現不了“祁玥竫”三個字,但那也隻是因為上層有諸多考慮,不願、不能且不敢曝光他的存在罷了,就連名字也不行。
不過,在他退休後賦閑寓所,而我有幸擔任他的保鏢的時候,曾目睹他戴著老花鏡,眯眼研究那份開國少將名單,過了好半天,在我以為他快睡著了的時候,他突然“哦”了一聲,很高興的對我招手,笑道:“小施,來,過來看,上麵還是有我的名字的……不過他們怎麼用了我留法時的化名?人老了,差點沒想起來……”
雖說隻是個少將,但祁老為紅色中國所付出的,一定比某些上將要多得多。隻是將軍本人都不為虛名所累了,我再深感不公,也沒意思。
從鼻腔裏噴了回氣,我以最快的速度瀏覽完任務書,待合上文件夾時,隻覺得啼笑皆非。
我是真沒想到,將軍都去世這麼多年了,網絡上竟然會出現三本能跟他扯上關係的奇幻小說,而且追根究底小說的性質,竟是耽美,通常為抱有幻想的年輕小女孩臆想出的,以美少年與美少年之間不為世俗所容的戀情為基本內容的網絡讀物。
那三本小說的名字分別是:《當悶騷遭遇傲嬌》,《當傲嬌遭遇病嬌》,《當病嬌遭遇悶騷》。單看每一本並沒覺得有什麼稀奇,可將三本的書名連貫起來看,我發現它們構成了一個頭尾可接的“圓”,似乎是作者有意而為之,想表達一種類似於輪回的思想。
我打開了我的筆記本電腦,新建一個文檔,敲擊鍵盤,按我的方法梳理思路,捋順事情的來龍去脈:
一、 “網路技術部”在對全國網絡文學作品進行最新一次封禁性排查時,發現一部名為《當病嬌遭遇悶騷》的作品在文案裏,出現了“莫悱”和“司君安”的字樣。
前者是將軍曾經用過的化名之一,後者是將軍的孽緣對象,所以技術人員留了個心眼,調出全文審查,在發現文中的重要角色名“祈月燼”恰好是將軍真名的同音異形字後,按照規定,直接上報給了“裏三門”現任一把手、第三代局長“緋姑”。
二、經“緋姑”初審後,“緋姑”的第一助手“如意娘”接手。“如意娘”用一個晚上的時間親自讀完了《當悶騷遭遇傲嬌》,《當傲嬌遭遇病嬌》,《當病嬌遭遇悶騷》三部作品,並大致瀏覽了網上能找到的,作者與讀者關於這三本書的所有評論。情報破譯人員出身的她,認為作者在影射關於將軍、司君安等重要人物的“裏三門”機密,特提出證據如下:
1、《當悶騷遭遇傲嬌》的第一男主角名叫“莫悱”,這兩個字和將軍在東北抗日時所用的化名一模一樣;“莫悱”的屬性為“悶騷”,文中對他言行舉止的描寫,很多處確實符合將軍言行舉止的習慣,特別是符合年青時期的將軍的習慣,比如說言辭簡潔、喜用敬語、深諳紆回式的勸說技巧、常說些帶有曖昧歧義的話可他自己卻不自知,等等。
2、《當悶騷遭遇傲嬌》的第二男主角“安納斯塔西亞·芝諾埃爾利卡”的屬性為“傲嬌”,性格高傲蠻橫、刁鑽任性,出口時常不留情麵、一針見血,酷愛用譏嘲的語氣開展毒舌攻勢;會多國語言但最精通漢語,其次俄語,罵人時偶用中國各地方言:這跟司君安的性情癖好、語言能力完全符合。
另外,文中的“安納斯”的毒舌吐槽,起碼一半以上,是司君安曾經親口說過的,這一點,“緋姑”在初審時就提出來了,並批示道,她可以證明。
3、在《當悶騷遭遇傲嬌》中,作為“莫悱”的真正人格出場的“祈月燼”,實為整本書的靈魂人物,他的性格不僅更為接近將軍的個人形象,就連名字都是將軍真名的同音異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