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會與同伴勾心鬥角嗎?忠,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嗎?孝,會有不肖子孫城中小霸王嗎?節,會有賣友求榮賣主求榮嗎?”
“女子的諷刺之言一句接著一句,在書生耳中,無異於一個又一個耳光。你口中的那些敗類,不過是害群之馬、城狐社鼠而已!氣急敗壞的書生指著女子大吼大叫,完全沒有了原先那種泰然自若的姿態”
“為什麼要找借口呢?荀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身為一個妓~女,尚且不敢忘自己是個妓~女的事實,盡心盡力對得起我的顧客。你高貴為讀聖賢書的儒家子孫,為什麼要無視甚至忘記鄭州鄭族的悲劇呢?”
隨著口技者的模仿逐漸深入,整個怡紅樓都陷入了一片竊竊私語之中。起初是抨擊書生個人甚至隱約直指儒家,現在是直言不諱,直接對作為儒學世家的鄭族開火。顯然,這場表演實在是太過驚人,在聽者預料之中的同時,更是弄得聽眾們都有些措手不及,心驚膽跳又敢怒不敢言那種。
頭頂的光芒晃得眼睛迷迷糊糊的,看不真切;腦袋也有些昏昏沉沉的,一時間反應不過來。而其中的那些頭腦清醒的人,見怡紅樓本家至今沒有動靜,更有甚者發現了長孫衝也在安靜地聽,便愈發不敢作為出頭者。猜測著上方雅閣裏麵何人,與此同時,他們倒開始估量著,這導火索會引起明天怎麼的腥風血雨。至少,他們已經可以預見,明日因此而沸騰的人,應該不會少。
“那是鄭家長孫年紀輕,不懂事才犯下的錯!我到要問問,誰能保證自己年輕時不犯錯,為什麼就不能給鄭雲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書生冷笑道,似乎是找到了自信”
“鄭雲不懂事,就要無辜的人為他的不懂事付出生命的代價嗎?我想問,如果是你的妹妹被送到青~樓,如果是你被逼著上生死台,如果是你的兒女們遭受這種無妄之災,如果是你的家產被無辜侵占,你還會說鄭雲不懂事,要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嗎?……你為什麼不說話……難道,就因為受害者不是你,不是與你相關的親人,罪大惡極者就能得到原諒?我很好奇,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讓你學到哪裏去了?”
“我的想法是有些欠妥,那也不必要株連整個鄭族!鄭族乃儒學世家,失去了鄭族,是對儒家的一大損失!書生扭過頭,不服氣”
講述者停頓了一會兒,複述者不敢造次,老老實實地等著下話。樓底下的人,同樣沒有人大聲喧嘩;因為,好事者已經為朋友分析了利弊,然後逐步散開。至於沒有將此當做一個簡單故事來聽的人,更是安安靜靜等著下文。
許久許久,樓上雅閣裏嘶啞的聲音,方才傳出來。
“鄭族裏迷戀於你所謂的不懂事而胡作非為的,不止他鄭雲一個吧?他們該死,那他們的長輩呢?鄭雲的爺爺呢?小孩們不懂事他們也一起不懂事?小輩不明白事理他們也不明白?身為儒學世家,他們的教養呢?老虎傷人,該死。那養虎者就不該死了嗎?又是誰放出了鄭雲心中的猛虎?又是誰縱容了鄭雲這一輩人的肆意妄為?又是誰造就了鄭族的覆滅?難道不是身為儒學世家的鄭族所有人?不是他鄭族的自作自受?你們要他們來代表儒學,我不明白,這代表的是儒學的變質,還是儒家士子的變質”
“我聽說,李萊將軍把鄭雲當做獵物追殺之時,鄭雲說,我是人,不是靶子,不要殺我。這話,在他自己玩這種遊戲的時候,一定有其他人對他說過吧?向他求饒。他又幹了什麼?十七歲的年紀了,鄭族連一點兒禮教也沒有交給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