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知府自己想了種種法子,五月底又讓前來述職的縣令們幫忙出點子,大家七嘴八舌,無非是“天災,上書請朝廷即刻撥銀、今年減賦……”
都是老生常談!如果這樣就能要來銀子、喊來減賦,天河朝的知府誰都可以當!年知府煩躁不安、頭疼不已,他的目光掃過一個個灰頭土臉的下屬,然後看到了端坐一角、默不出聲的樂陽縣令劉鏡湖,眼睛突然一亮:是了,自己還是有一件政績的——象州郡轄下二十八縣中,唯有樂陽縣所繳稅賦與上年持平,劉鏡湖扛過了秋旱,據說是組織了人手挖渠、引水。
這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象州受了天災大旱,官民齊心協力、挖渠引水、卓有成效:產糧大縣樂陽幾未受損,大災之年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奈何天災過甚,象州人手不足,隻救得樂陽一縣!
奏折上寫上功與過,再懇切請罪,估計皇上就不會怪罪了,也許還很有可能要來銀子、減免今年的稅賦!
想通了這一層,年知府“咳”了一聲,大堂裏頓時安靜了下來,年知府這才道:“象州二十八縣受災,本府知道這是事實,可是,為什麼樂陽縣就能度過難關、繳足稅賦呢?劉縣令,你給眾位大人說說看。”
劉鏡湖站了起來,迎著同仁們刀子一樣的目光,坦然敘述了開渠引水的經過,最後特意提到:“此法為本縣一農女所首倡,後得飛騎徐將軍率兵相助、百姓們踴躍參與,這才得以做成的。”
其餘縣令聞言,臉色漸漸緩和了下來——畢竟不是誰都能得飛騎將軍徐景宏相助,他們救災不力情有可原。年知府卻興致勃勃:“這水渠救了一縣的百姓,且可福澤後世,我們明日便去一觀!”
象州府所在地通化城距樂陽快馬五日路程,年知府說幹就幹,第二日一早便率著自己的縣令隊伍往樂陽出發,六日後就到了縣城,歇了一晚之後就讓鏡湖帶路去往瀾江邊參觀。
瀾江邊的渠頭距紅土村隻有五裏,領隊鏡湖心頭一動,帶著大夥稍稍拐了一下,這一拐,就路過了德清那五十畝稻田。
年知府一行輕車簡從,自己坐在隻有圍欄和頂棚的馬車裏,看到藍天下那一片與眾不同的稻田之時,驚呼出聲:“劉縣令,這是何人家的稻田?稻禾如此之密、稻穗如此之長、稻粒顆顆飽滿!”
劉鏡湖微笑道:“這一片稻田,是皇上去年賜給忠勇男楊裕穀子孫的祭田,田裏種的,是忠勇男孫女楊氏花多年功夫所培育的新稻種,故與別家不同。對了,去年開渠引水,也是楊氏首倡。”
年知府嘖嘖稱奇:“忠勇男是真男子,沒想到他的孫女竟也有此能!快,快讓人傳她來見!”
德清聽到成祥木傳話的時候,正在廚房裏理著豆角——家裏請了十幾人幹活,做飯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顧氏忙進忙出,她也不得閑。
聽說劉縣令帶了一大幫子人參觀家裏的稻田,還有可能全是當官的,仁厚非常緊張,一個勁地喃喃:“這如何是好,難道是要把祭田收回去?”
顧氏“呸”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