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2章:藏經(1 / 2)

“5萬啊,老公,趕緊看行程攻略,小凡讚助咱們旅遊了。”許海蓉的聲音陡然提高了許多分貝,在那頭衝他男人喊了起來。5萬雖然不多,但是也夠旅一次遊了吧。最主要的,我不欠她的了。

人有好壞之分,鬼也一樣。但是是先有人還是現有鬼,這個問題就如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讓人懵B。真要想把這個問題給論清楚,並且讓人信服,我估摸著不是那麼容易。藏經是個和尚,真名沒人知道,他也不樂意再提以往在家時候的那些個往事。他掛單的廟,也是座小廟。廟裏除了一個老和尚之外,就隻有法號藏經的這個和尚了。不是他不想去大廟,而是那裏需要文憑,人家說了,類似於哈佛那種院校畢業的優先。一經錄取,待遇從優。當然以上是一句玩笑話,原話人家大師肯定不會這麼說。但是意思,確實是這麼個意思。至於哈佛,相信大家都知道。哈爾濱佛學院的簡稱!有人曾經問藏經,瞅你年歲不大,為啥不娶個媳婦好好的過日子,卻偏偏要來當個什麼勞什子的和尚?對於這個問題,藏經和尚沒有回答。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沒人再問他這個問題了。

“藏經和尚今天上街啊?”藏經掛單的廟位於一個村子裏邊,村子不算很大,60來戶人家200來口子人吧。每逢初一十五,左近鄉鄰們都會提點菜油白麵大米什麼的來寺廟裏供奉。對於鄉親們來說,廟不在大小,他們心誠則靈。左近這個詞,其實包括的麵積已經很大了。對於鄉親們來說,來這裏求個心安,跟去城裏的大廟效果是一樣的。所以廟裏這老少兩個和尚,不用從事生產,光是鄉親們拿來的東西,就已經足夠他們吃喝了。上街這個詞,是指離開村子去城裏。這裏的鄉親們都這麼說。因為小城最早的時候,隻有一條街。街,在鄉親們眼中代表的就是城市。

“是啊,去城裏買點布料回來做僧袍。”藏經有個裁剪的好手藝,他跟老和尚的僧袍和襯衣襯褲,都是自己買布料度身定做的。甚至於閑暇下來,他還會給村子裏的老人們縫製上幾套。款式當然沒有人家成衣店裏的好,但是勝在舒適,耐穿!

“藏經啊,回頭幫我家老頭兒做兩條襯褲唄?眼瞅著就秋天了呢,老頭兒怕冷。可是又沒到穿棉褲的時候。”一老太太顫顫巍巍走過來,打開手絹兒,從裏邊拿了一張50的遞給藏經道。家裏的孩子都出去打工了,每個月給家寄上個幾百供二老開銷。說實話,現如今的幾百,真的不值錢。老太太平常都沒這麼敢開銷,都攢著換季的時候做衣裳。又或者是左鄰右舍有個喜事的,隨隨份子。她沒敢對孩子們說自己省,孩子們也都不容易。離鄉背井的,如今的錢不好掙,但是好花。很多時候你再努力,上邊一紙公文下來,就能讓你一年甚至幾年的努力白費。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生在這裏,就得適應著活下去不是?

“5萬啊,老公,趕緊看行程攻略,小凡讚助咱們旅遊了。”許海蓉的聲音陡然提高了許多分貝,在那頭衝他男人喊了起來。5萬雖然不多,但是也夠旅一次遊了吧。最主要的,我不欠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