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7·5”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嚴重破壞了新疆和平、繁榮、穩定的大好局麵,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各族人民心中留下了深重傷痛。血的事實再次證明: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痛定思痛,通過這次事件,我們得到的不僅僅是“居安更當思危”的深刻啟示,更為重要的是要重點強化“五種教育”。
強化國家意識教育,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群眾對祖國的認同感。“國家意識”是人們對自己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其核心就是愛國主義。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強調愛國主義教育。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曆程中,愛國主義始終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始終是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巨大力量。回顧我國的曆史特別是近現代史就能夠以史為鑒,找到答案。鄧小平同誌多次談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侵略我國的罪行,強調要用中國的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並說:“要懂得些中國曆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因此,了解中國的曆史,吸取近代中國用血淚所凝結成的慘痛教訓,才能以更大的熱情投身於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去。特別是青少年沒有新舊社會強烈對比的親身感受,沒有經過艱苦奮鬥的磨練,往往對曆史缺乏了解,對現實缺乏分析、對比,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就顯得更為迫切。弘揚愛國主義,就是要從曆史的財富中尋找源頭,從社會的進步中汲取力量,從一代又一代人的奮鬥中獲得啟示。要把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通過形式多樣、紮實有效的教育,使各民族群眾都了解中國的曆史,明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充分認識國家是國人安全和幸福的保障,沒有中華民族共同締造的統一的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的今天,不管哪一個民族的利益都得不到保護,更談不上民族的發展。
強化共同理想教育,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群眾的向心力。共同理想作為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價值追求和目標,是一個政黨治國理政的旗幟,是一個民族奮力前行的向導。隻有樹立堅定的共同理想,才能凝聚社會各個方麵的智慧和力量,動員整個國家、民族蘊藏的一切潛能,形成統一的步調和強大的戰鬥力。完成祖國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我們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理想。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文明演進中,形成了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也是中華民族得以屹立於世的精神脊梁。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北京奧運精神等。這些精神,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些精神,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召喚著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和衷共濟,戰勝一切艱難險阻。要通過弘揚和培育這些民族精神,幫助廣大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牢固樹立共同理想,激勵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煥發愛國熱情,把祖國尊嚴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覺把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沉的愛,化作勵誌圖強、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實際行動。
強化信念教育,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群眾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信念教育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發展主要起引導、凝聚和推動的作用。大到一個民族,小到一個人,沒有信念,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和動力。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具有強大的生機活力,隻有堅持這個信念,中國才能走出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要始終堅持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曆史理直氣壯地宣傳,正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的激勵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國經濟才保持了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要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的新實踐,聯係國際形勢發展變化的新實際,引導人們正確看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深刻認識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中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引導人們正確看待社會曆史發展進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在深刻認識共產黨執政規律中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引導人們正確看待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出現的經濟成分、利益關係、社會思想和價值觀念方麵的多樣化,在深刻認識社會變革時期特點規律中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