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很是生氣,教他說:“應該這樣趕雞:在雞安閑的時候慢慢靠近它;如果它驚恐不安,你就扔點食物去引誘它。不能像你這樣簡單粗暴地亂趕一氣,要慢慢引誘著趕。你盡量把雞趕到熟悉的路上,讓它慢慢安定下來,它自然而然就會直奔回窩了。這才是最好的趕雞方法。”
書呆子恍然有所悟,說:“想不到趕雞也有學問,怎麼書本上就見不到呢?”
告訴孩子
人生處處皆學問,我們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常識。如果一個人隻懂得書本知識而不懂得一些生活常識的話,就會變成一個地地道道的書呆子。
246.養雞
一個農民養了一群雞。
有一天,他急急忙忙地跑去對另一個養雞人說:“我的雞得了雞瘟,已經死了一半了,該怎麼辦啊?”
另一個養雞人問:“你給它們吃什麼呀?”
“大米。”
“你應該給它們吃小麥!”
第二天早上,他又氣喘籲籲地跑來了:“不好了!又有五十隻雞病死了!”
“你給它們喝什麼了?”
“冷水。”
“唉,你應該給它們喝熱水!”
兩天之後,他又去向另一個養雞人討要建議:“現在我就剩下十隻雞了!”
“你給它們喝的水從哪兒弄來的?”
“從井裏呀!”
“你應該給它們喝泉水!”
不久,他又帶來了最新消息:“唉,我的最後一隻雞也死了!”
“哎呀呀,”另一個養雞人歎息道,“這太可惜了。我還有許多很好的建議還沒來得及向你提呢!”
告訴孩子
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是件好事,這樣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但別人的建議隻是站在另一個角度去考慮的,並不一定就適合我們。所以,在采納別人的建議時,一定要慎重,更不要成為別人的實驗品。
247.操練
一隻大螞蟻正帶領一群小螞蟻進行操練。它發現小螞蟻們的動作總是不正確,不是這裏不標準,就是那裏出差錯。於是,大螞蟻開始大發雷霆:“你們這是怎麼做的?真是一群笨蛋!”
小螞蟻們全都低下了頭,沒有說話,但是都顯出憤怒的神情來。
這時,一隻老螞蟻爬過來對大螞蟻說:“你先不要發脾氣,你知道它們為什麼做得不好嗎?那是因為,你本身做給它們看的動作就是錯的!”
大螞蟻慚愧地低下了頭。
告訴孩子
要想給別人樹立榜樣,首先要檢查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當與人發生爭執的時候,最好先從自己的身上找不足,然後再做定論。
248.誤會
從前,有一對年輕人結了婚,婚後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喂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
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打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床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狼,口裏還咬著狗的肉。原來是狗同狼搏鬥了,救了孩子。
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告訴孩子
遇事不冷靜,不理智,在沒有完全了解事情真相的時候,就指責別人的不是,往往就容易和別人產生誤會。所以,凡事要三思,多體諒別人的難處,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避免誤會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249.有趣的回電
一個糊塗人想去倫敦,順道去探望一位老朋友,但卻忘了老朋友的地址,於是給他爸爸發了一份電報問道:“您知道湯姆的住址嗎?速告。”
當天,他就收到了爸爸的加急回電:“知道。”
告訴孩子
任何時候,都要細心。問問題,一定要問到“點子”上,以免答非所問,既浪費了別人的時間,也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250.火雞與公牛糞
一隻火雞和一頭公牛聊天。
“我很想到那棵樹頂上去。”火雞歎氣道,“但是我沒有那份力氣。”
“這樣啊?那你幹嗎不吃點我的糞便呢?”公牛說,“那裏麵充滿了營養。”
火雞吃了一團牛糞,發現自己能到達樹的第一個分杈處。第二天,在吃了更多的牛糞以後,火雞到達了樹的第二個分杈處。兩個星期後,火雞非常驕傲地站在了樹的頂端。但沒多久它就被一個農夫盯上了,農夫非常利索地將它射了下來。
告訴孩子
人一定要找準自己的位置與定位,不要做那些與自己身份不適宜的事情,要學會拒絕誘惑,要像溺水者求生一樣學習那些能讓你安身立命的本領。
251.主人和他的狗
一個人打點好了行裝準備出發。
這時,他看見他的狗仍站在門口打嗬欠,便嚴厲地對它說:“為什麼你還站在那裏打嗬欠?一切準備妥當,隻等你了,趕快跟我走吧!”
狗搖著尾巴回答說:“主人!我早就準備好了,我等你等得都打嗬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