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社會活動家。1802年2月26日出生於法國東部的貝尚鬆省。雨果在文藝思想上支持浪漫主義,在政治上支持資產階級自由主義。他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

《巴黎聖母院》描寫了15世紀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流浪藝人愛斯梅拉達是一位美麗純潔的吉卜賽少女,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對她動了邪念,指使他的養子、聖母院畸形的敲鍾人卡西莫多對她進行劫持。愛斯梅拉達被國王衛隊長弗比斯救出,她隨後便愛上了這個輕薄而負心的軍官。副主教趁這對男女幽會之機,刺傷了弗比斯,並嫁禍於愛斯梅拉達。愛斯梅拉達被判處絞刑。卡西莫多對她也懷著愛慕之情,遂將她從刑場上救出,藏在聖母院避難。巴黎下層社會的乞丐和流浪人為了營救愛斯梅拉達,圍攻聖母院。國王派弗比斯領兵前去鎮壓。混戰中,弗羅洛將愛斯梅拉達劫走,威逼她屈從自己的淫欲,遭到堅決拒絕後,就把愛斯梅拉達交給追捕的官兵,在鍾樓上獰笑著看愛斯梅拉達被絞死。絕望的卡西莫多看清了副主教的人麵獸心,憤怒地將他從樓頂推下,活活摔死,自己則抱著少女的遺體自盡。

本書是雨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在小說中,雨果以引人入勝的生花妙筆,描述了愛斯梅拉達、卡西莫多和弗羅洛等幾個主要人物命運間的糾結、衝突、毀滅,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巴黎的富於傳奇色彩的悲劇性故事,藝術性地再現了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法國曆史現實。本書對巴黎聖母院及巴黎的評述非常精彩,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浪漫主義美學觀。

美與醜,善與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催人淚下的執著愛情……反映了當時的巴黎,同時鞭撻了醜惡,歌頌了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