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理性勝情感(3)(2 / 2)

胡雪岩對於阿珠也甚中意,眼看一出男歡女愛就要上演,胡雪岩卻克製住自己,硬是不碰阿珠。胡雪岩知道,自己正是創事業打根基、脫衰運交好運的時候,沒工夫應付婚外情,一旦沾上了阿珠,以後沒完沒了。

阿珠也不是簡單人物,小小年紀就知道耍手段弄心眼。旅途結束之後,她看胡雪岩沒啥表示,緊接著就要她老爸上門探口風,要她老媽去胡雪岩家刺探胡太太脾氣習性,她甘心作小,非要把胡雪岩黏上不可。

胡雪岩其實已經心動,有意納阿珠為妾,但他還是不慌不忙,一心一意放在事業上。對於阿珠,胡雪岩謀定而後動,整個納妾過程不慌不忙,有條不紊,絕不操之過急。並且,在萬事齊備之前,碰也不碰阿珠。

這份定力真稱得上是“能屈”、“能緊縮”。搞企業的名商大賈,對於女人就得學學胡雪岩這份定力。

胡雪岩對男女關係守得緊(逢場作戲固然瘋狂為之,但招小、納妾之事,則謹慎為之),至於對銅錢銀子則看得甚開,該花則花,一點也不心疼。

胡雪岩風雲際會,開了“埠康”錢莊。錢莊開業那天,眾多同業都賣麵子,弄了大筆銀錠,存入“埠康”。這把戲不稀奇,專業術語叫“堆花”,取其“花花轎子人抬人”之意。不過,這種“堆花”沒法子持久,過了幾天,存進來的錢還是會提走。

過去十幾家新銀行開業,每家銀行開業那天,也有大量同業拿資金存進去,顯顯場麵,求其熱鬧。這些臨時充場麵的資金,日後還是會流走。因而,銀行業者必須另外動腦筋,拉攏顧客。這一方麵,胡雪岩有高招,簡直是這一行的祖師爺。

胡雪岩挪用兩百四十兩銀子,分為十二份,每份二十兩,分別開立十二份存折,送給巡撫等官員的家眷。大官家眷平白無故得了胡雪岩存折饋贈,一方麵見情,以後有錢就存入“埠康”;另一方麵,這檔事口耳相傳,外麵知道之後,都曉得“埠康”有撫台、藩台衙門內眷撐腰,招牌靠得住,口碑打響之後,生意自然源源而來。

這一招叫做“放長線釣大魚”、“舍小餌誘大魚”。一般生意人可沒這份膽識。按普通角色邏輯,做生意當然是將本求利,哪有平白無故送放銀子的道理?這一點,可以看出胡雪岩腦中自有丘壑,看得準拿得穩,銀子該舍則舍,真是能伸能放。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一事當前,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是人們最常遇到的情況。所以,當人們急於辦成某件事而深陷其中時,常常忘記了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甚至連辦事的初衷也忘得幹幹淨淨。這樣的辦事者最終看起來好像把事辦成了,其實失去的更多。

據《史記·魏公子列傳》記載:魏國的公子在趙國一住十年不回魏國。秦國得知魏公子在趙國,於是日夜出兵攻打魏國。魏王很著急,忙派使者到趙國去請魏公子回來。誰知魏公子一向剛愎自用,且自尊心極強,自認為在諸侯中有相當威信,狂妄自大,聽不進勸告。他見了使者,很不高興,對手下人說:“有誰再來替魏王勸我回去,我就殺了他!”

這樣一來,魏國許多有才華的人紛紛背叛魏國,跑到趙國去了,沒有人敢勸魏公子回國。

這時毛公和薛公二人來見公子,對他說:“公子你所以在趙國受到器重,在各諸侯中享有盛名,就是因為魏國存在。現在秦國攻打魏國,魏國形勢危急,你卻置之不理,讓秦國攻占你的祖國,你自己的祖廟要被夷為平地,還有什麼臉見天下英雄?”

話沒說完,魏公子慚愧得臉色都變了,立即駕車回國了。

古諺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一個人失去了自己的根基靠山,立足於世的利益也將不複存在。魏公子之所以立即回魏,就是因為他終於懂得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