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情緒,我很好!”這是你麵對自己情緒的態度嗎?如果不承認、不接納自己的情緒,又何談轉化自己的情緒?想承認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就必須先了解什麼是情緒,如何覺察自己的情緒及識別他人的情緒。不知道這些的人,“1分鍾轉化自己的情緒”就隻能是妄想。
◎ 走進熟悉而又陌生的情緒
提起情緒,或許你會說:這一點都不神秘!喜、怒、哀、樂、憂、思、悲、恐,我們每天都被各種各樣的情緒包圍。但若問起究竟什麼是情緒,又很少有人答得上來。人人都有情緒,有些人甚至有過刻骨銘心的情緒體驗,但卻無法給情緒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讓我們來看看下麵這位朋友的日記,一起來了解什麼是情緒。
今天早上醒來,情緒特別地低落,吃著早飯,眼眶裏淚水止不住地打轉,悄然間滑落,跌落在碗裏。飯在嘴裏,卻難以下咽,昨晚你刺耳的話語還回蕩在耳邊。
出門前,看了一眼手機,有一條未讀的短信,你的寥寥數語卻又讓我不知所措。昨天晚上我們的情緒都太激動,我知道我有些話傷了你,可是你何嚐沒有傷我。為什麼我們彼此都這麼敏感?
來到公司,我卻沒一點兒心情工作,什麼也不想幹。打開空間,想寫些東西,最近我都是用這種方式來排遣情緒。可是還沒寫兩句,眼淚又不爭氣地湧了上來。
我關掉空間,想去趟洗手間,卻不小心一頭紮進了男廁所,嚇得我心驚肉跳。情緒壞到這種狀態,還從來沒有過。
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脆弱的,再難再苦再累,我都沒有流淚;即使高考落敗、工作受挫、理想破滅,我也沒有這般難過。但,我就是受不了最親的人的指責!
下午要出去做調研,也好,借此出去放鬆一下,調整調整情緒。什麼時候我才能變得更簡單一點、更純粹一點、更淡然一點,但我實在是難以、難以做到啊!
這位朋友的情緒可謂是糟糕透了,從她的描述來看,她似乎很堅強,但似乎又很脆弱;她在不停地和自己對話,以此來緩解自己的情緒,她渴望調節自己的情緒,但一時又難以做到。
其實,情緒就是這樣的,看似簡單和習以為常,實際卻非常複雜和難以捉摸。看看古人的描寫就知道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歡快的情緒;“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這是傷感的情緒。
對同一件事情,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境遇下喝酒,產生的情緒也會大相徑庭:“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是愉快的情緒;“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是不愉快的情緒。
鑒於情緒的複雜性,心理學家給情緒下了這樣的定義: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體驗,是人的需要獲得滿足與否的反映。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現象,是內心的感受經由身體表達出來的狀態。
我國古代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的七情說,美國心理學家普拉切克提出了八種基本情緒理論:悲痛、恐懼、驚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心理學家比較認同的人類的四種基本情緒是:快樂、憤怒、恐懼和悲哀。
從這幾種說法來看,人類不愉快的情緒更多。就連中國的古詩詞,更多的也是充滿哀傷的詞句,而歡快的詞句卻是少之又少。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要從情緒產生的基礎來說明。
情緒產生的基礎是需要,凡是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或能促進這種需要得到滿足的事物,便會引起我們愉快的情緒;相反,凡是不能滿足這種需要或可能妨礙這種需要得到滿足的事物,便會引起我們不愉快的情緒。而人性的本質是貪婪的、不易得到滿足的,所以,不愉快的情緒總是那麼多。
也正因為事物是複雜的,人的需要也是複雜的,而事物與人的需要的關係更複雜。所以,一件事情可以同時讓人悲又讓人喜,有些事情甚至能引起人們很複雜的、自相矛盾的情緒,所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啼笑皆非,正是如此。這也從理論上說明了情緒的複雜性。
情緒還有其延伸內涵:第一,泛指感情、心情;第二指心境,例如,他的母親去世了,他這段時間情緒都不太好,指的就是心境;第三指勁頭,“今天工作情緒不錯”,指的就是工作很有勁頭;第四指不正當或不愉快的情感,也可以稱為負麵情緒或者壞情緒。我們常常說人“鬧情緒”,鬧的多是負麵情緒。
除此之外,根據情緒發生的強弱程度和持續時間長短,又可將情緒分為幾種狀態:心境(比較微弱但持久的情緒狀態)、激情(迅速強烈地爆發但時間短暫的情緒狀態)、應激(出乎意料的情況下引起的情緒狀態)等幾種情緒狀態。
看到這裏,或許有人會大發感慨:原來,我對情緒所知甚少。正因如此,我們才有必要一起來學習和探討有關情緒的更多內容。
◎ 探尋與發現:情緒的意義
揭開了情緒神秘的麵紗,我們對情緒有了更多的認知,接下來我們將對情緒做更深入的探尋。也許你會疑惑,對情緒有個大概的了解就夠了,有必要了解得這麼深入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
古代阿拉伯學者阿維森納,曾把一胎所生的兩隻小羊放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活:一隻小羊隨羊群在草地上快樂地生活;而在另一隻小羊旁邊拴了一隻狼,這隻狼不斷地攻擊、威脅這隻小羊,在極度的恐懼下,小羊吃不下任何東西,不久就死去了。
還有一個實驗:
心理學家把一隻饑餓的狗關在一個鐵籠子裏,籠子外麵另一隻狗當著它的麵吃肉骨頭,籠內的狗變得急躁、氣憤和忌妒,在這些負麵情緒狀態下,籠子裏的狗產生了神經症性的病態反應。
這兩個實驗告訴我們:負麵情緒有強大的破壞性作用,長期被這種情緒困擾,會導致身心疾病的發生。情緒對動物的影響尚且如此,對頭腦高度發達的人類來說,影響力可想而知。
既然負麵情緒對人的身心有這麼大的破壞作用,我們就必須找到合適的方法來避免負麵情緒對我們的侵害。事實上,負麵情緒對人的身心並非隻有破壞作用,合理的負麵情緒可以使人規避危險,保證自身的安全。例如,對未來恐懼,我們就不會盲目地冒險。
我們探尋情緒的目的並非隻是為了了解情緒是什麼,更是為了學習和掌握如何利用正麵情緒、規避或釋放負麵情緒、化負麵情緒為正能量。這才是探尋情緒的真正意義。隻有掌握了更多情緒的內在規律,才能真正地實現這一目的,既讓情緒為我所用,並助我們擁有一個快樂、成功的人生。
探索情緒對我們的生活具體有以下三點積極意義:
1. 通過情緒可認識他人
我們說過,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心理體現,是一個人心境、情感等的外在反應,它真實地反映了一個人內心的信念與價值觀。所以,通過觀察一個人的情緒,我們可以對這個人有更多的了解和認知,知道如何與之相處,使彼此的關係更和諧。
2. 善於利用情緒的人,人生更容易幸福
既然情緒的作用有積極的和消極的,那我們就應該化消極為積極,讓積極更積極,也就是說,讓情緒為我們服務,讓我們成為情緒的主人而非奴隸。
對於積極的情緒,人們隻要自然地追隨它的腳步,就可以對我們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而比較有難度的,則是如何與負麵情緒相處。可以這麼說,人的一生就是一部同消極情緒作鬥爭的曆史。你克服了消極情緒對你的影響,你的人生便更容易成功和幸福;反之,你若被負麵情緒牽著鼻子走,那麼你的結果很可能就像實驗裏那隻小羊和小狗一樣,會活得非常痛苦和失敗。
3. 每一種情緒,都讓我們變得更好
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我們使人生變得更好的機會,情緒也不例外。每一種情緒都有其意義和價值,不是指引我們一個方向,就是給我們一分力量,甚至兩者兼具。想想看,如果不是被人看低令你鬱悶,你怎會奮發向上改變自己?如果不是被失敗的痛苦折磨,你怎會化悲痛為力量,再次尋找成功的機會?如果不曾戰勝過恐懼,你豈不是永遠脆弱?
能戰勝消極情緒的人,一定是克服了自己身上很多缺點和弱點的人,自己會因此變得更完善。戰勝了悲觀,你就變得樂觀;戰勝了憤怒,你就變得平和;戰勝了恐懼,你就變得勇敢。當你身上的正麵情緒越來越多,你的能量也越來越大,做事情自然就更容易成功!
◎ 破解情緒的“達·芬奇密碼”
關於情緒,不但普通人認識膚淺、概念模糊,就連很多心理學家對情緒的定義和分類都沒有統一的定論。在情緒的這個箱子裏,究竟收藏了多少還未被我們知曉的東西?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破解情緒的密碼,打開情緒的密碼箱。
童童在和媽媽看電視,電視劇裏的人正在一邊哭一邊摔東西。童童問:“媽媽,他怎麼哭了,還在摔東西?”
“哦,他在發脾氣,他情緒不好。”
過了一會兒,電視劇裏的這個人又笑了,童童對媽媽說:“媽媽,他又笑了。”
“嗯,他情緒過去了,現在心情變好了。”
“媽媽,為什麼他情緒一會兒好,一會兒不好啊?”
“情緒就是這樣,有時候來得快去得也快,情緒是很短暫的。”
過了幾天,童童的媽媽和爸爸吵架了,爸爸好幾天都沒跟媽媽說話。童童問媽媽:“媽媽,為什麼爸爸不和你說話?”
媽媽生氣地說:“哼!你爸爸在和媽媽鬧情緒。”
“媽媽,為什麼哭是鬧情緒,笑是鬧情緒,不說話也是鬧情緒呢?”童童弄不明白了。
“嗯,情緒就是這樣,有很多種表現,是很複雜的。你慢慢就知道了。”
的確,情緒是複雜的,並有多種表現形式。這一點,通過情緒的定義我們就可以得知: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現象,是內心的感受經由身體表達出來的狀態。我們來拆分這個定義:首先,情緒是一種情感體驗;其次,情緒有其外在表現形式;再次,情緒的這種表現形式有它獨有的特點。
既然情緒是一種心理現象和情感體驗,那麼情緒與心理、情感、心態、感覺等是分不開的,但同時又有區別。情感、心態等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係,具有穩定性、持久性、隱藏性,不一定有明顯的外部表現;情緒與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聯係,具有情景性、暫時性、短促性,有明顯的外部表現。情感的產生伴隨著情緒反應,而情緒的變化也受情感的控製。情感、心態等決定情緒,情緒是情感、心態的外在表現。
情緒的外部表現形式有哪些呢?這個問題,當代心理學家已達成了初步的共識:
第一,主觀感受。沒有感受就不可能有情緒,當客觀事物滿足或者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時,人們就會產生正麵或者負麵的情緒。
第二,表情變化。我們從何得知某人有了情緒,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了。表情變化又分為麵部表情、姿態表情和聲音表情。例如,快樂時,會眉開眼笑;憤怒時,會怒目圓睜;悲傷時,會痛哭流涕;煩躁時,會坐立不安;生氣時,會怒吼;失望時,會深深地歎息。
第三,生理變化。伴隨著主觀感受和表情變化,生理也在發生著變化。如滿意、愉快時心跳正常;而恐懼或暴怒時,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呼吸加快等。同時自主神經係統和分泌係統都在發生
著變化。
第四,行為衝動。情緒的變化會引發一係列的行為:感到快樂幸福時,會不由自主地擁抱他人,所做的一切行為和事情也能給他人帶來快樂。而負麵情緒來臨時則會拍桌子、摔東西、打人等,在過激的情況下,還會發生犯罪行為。
根據以上的種種,我們可以總結出情緒的諸多特點:
第一,情緒無所謂對錯。情緒本身沒有對錯,隻有當人無法駕馭情緒的時候,才會出現錯誤的情緒——壞情緒。
第二,情緒的短暫性。與情感和心態比起來,情緒具有短暫性,即受到外部的刺激,會在瞬間爆發。
第三,情緒具有誇大性。人們常常會表現出與事實有距離的情緒,特別是負麵情緒,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引起他人的重視,我們常常會誇大其詞,放大自己的感受。
◎ 情緒就像潮汐,也有周期性
大海有潮汐,月亮有盈虧,一年有四季輪回,人的情緒也有周期。所謂“情緒周期”,是指一個人在情緒激昂和低落的交替過程所經曆的時間,它反映了人們情緒的周期性張弛規律。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情緒周期一般為28天,每個周期的前一半時間為“高潮期”。在這個時期,人們會表現出強烈的生命活力,待人和善,感情充沛,做事認真,容易聽取別人的意見,常常會感覺心曠神怡。
後一半時間則為“低潮期”,處於情緒周期的低潮,則容易焦躁和發脾氣,易產生抵抗情緒,喜怒無常,常常會感到孤獨與失落。高低潮之間為“臨界期”,臨界期的情緒很不穩定。
小楊發現,自己的老公這幾天不知道怎麼了,每天也不怎麼說話,對自己好像也很冷淡,總是躲在一旁看書、上網。有時小楊忍不住去接近他,老公就很不耐煩地對她說:“一邊去。”
小楊感到莫名其妙,跟自己的朋友抱怨說:“我丈夫哪裏都好,就是有時候會無緣無故發脾氣。奇怪的是每到月底基本上都會這樣,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小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抱怨,是因為她不知道人有情緒周期。小楊老公的表現,正是男性的情緒周期處於低潮期的一種表現。
也許你會問,我怎麼知道我的情緒周期是哪些天呢?我在情緒周期內有什麼樣的情緒變化呢?其實,這些我們都可以測試出來。
我們來做這樣一個實驗:任選一年中的某個月,縱列為日期,橫排為不同的情緒指數,包括興高采烈、愉悅快樂、感覺不錯、平平常常、感覺欠佳、傷心難過、焦慮沮喪。每天晚上想一想我今天是什麼情緒,並在相應的一欄打鉤。
下個月後再做同樣的實驗,你會發現,在每個月的某幾天,你的情緒基本一致。這就是你的情緒規律。
那麼,測試自己的情緒周期有什麼意義呢?這是為了便於控製你的情緒和了解他人的情緒。哪幾天是你的情緒高潮期,你就要小心不要過於興奮,不要輕易許諾,凡事三思而後行;哪幾天是你的情緒低潮期,你就要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不要發脾氣,不要衝動,不要太失落,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而了解他人的情緒周期,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當他人對我們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就會這樣對自己說:“不用和他生氣,他隻不過是處於情緒低潮期而已。”
情緒周期是我們情緒的晴雨表,我們可以據此安排自己的工作:情緒高漲的時候,可以安排一些難度大、較煩瑣的工作;而在情緒低落時,要多出去散散心,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多和朋友聊聊天,以尋求心理上的支持,從而安全地度過情緒低潮期。
在遇到低潮期和臨界期時,我們要提高警惕,運用意誌力加強自我控製,也可以把自己的情緒周期告知最親密的人,一方麵能讓他們鼓勵你,幫助你克服不良情緒,另一方麵也避免不良情緒給你們之間帶來不愉快。
下麵我們來了解一下男性的情緒周期和女性的情緒周期:
1. 男性的情緒周期
很多人覺得,男人好像沒什麼情緒,其實,這是因為男人的情緒比較隱蔽。如果你留心觀察身邊的男士,你會發現他們總是在某段時間心情煩悶,這就是到了他們心理上呈周期性的“情緒低潮”現象,這是由人的生物屬性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