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壞情緒怎麼辦?藏在心裏?這樣能走出壞情緒嗎?大哭大鬧,這樣能有利於轉化自己的情緒嗎?有了壞情緒,卻用了不適當的方式來表達,這隻會讓你的情緒更糟糕。嚐試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才能讓他人接受你的情緒,才能讓你的情緒得到合理的轉化。
◎ 有情緒不是什麼大事兒
有情緒不是什麼大事兒,因為每個人都有情緒,情緒是我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情緒說明我們的生命是流動的,證明我們“活著”。沒有情緒的人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種缺憾,因為少了很多體驗。
佳佳和男朋友分手了,對於“戀愛大於天”的她來說,這可是一件令她難以承受的大事。一整天,佳佳不吃不喝,也不說話,一個人待在房間裏抽泣,紙巾用了一大盒。
房間外的媽媽急得也想掉眼淚:“佳佳,開門啊,媽媽給你做了熱湯麵,你吃一點吧。別再想那個臭小子了,他配不上你。”
爸爸連忙走了過來,把媽媽帶到一邊來,說:“你這麼勸她一點用都沒有,你這會兒說什麼她都聽不進去。不要理她,讓她一個人待一會兒。”
“不理她,那怎麼行呢?孩子這麼難過,不是正需要我們安慰嗎?”
“孩子是需要安慰,但不是這個時候。這個時候你越安慰,她越覺得自己麵臨著巨大的痛苦。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要輕鬆一點。不要過於擔心,傷心、難過誰沒經曆過,不是什麼大事,我相信佳佳會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的。”
果然沒多久,佳佳出來了,很平淡地問媽媽:“媽,有吃的嗎?”
“有,有。”媽媽連忙端來了佳佳愛吃的肉絲麵。佳佳“呼嚕、呼嚕”地吃著,媽媽小心翼翼地問:“佳佳,你沒事了吧?”
“沒事了,我就是想哭一哭,哭過了,一切就都過去了。媽,你放心吧,我會好好的。”
正如佳佳的爸爸說的那樣:傷心難過不是什麼大事;也正如佳佳做的那樣:哭過了,傷心難過也就過去了。因此可以這麼說,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沒有情緒,而是可以駕馭自己的情緒。
一個一點情緒都沒有的人,恐怕隻有死人,就像我們形容一個絲毫沒有任何情緒波動的人為“木頭人”一樣。因此,人不可能沒有情緒,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
我們希望人能控製情緒,但並非要求人不動感情。人有點情緒真的沒有那麼可怕,因為心理學家認為,人遠非想象的那樣脆弱,有一點情緒,即便是壞情緒人們也能比較輕鬆地克服。因此,不要覺得你今天哭了,就認為自己不夠堅強,怕他人嘲笑自己。“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這是“人性”的體現;也不要因為你今天發了脾氣,就有了負疚感,不停地自責,覺得自己沒有涵養,素質不高。因為這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關係,隻要你表現得不過激,有點情緒就像吃飯穿衣一樣再平常不過了。
所以,把情緒這事兒看得小一些、輕一些。如果你過於重視情緒,反倒會造成惡果:不是憋著不敢表達,就是要打人、摔東西。這樣不但於事無補,於身心也無益。因此,不如輕輕鬆鬆地表達出來,讓自己舒服一些。
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不要因為自己有點情緒而有壓力,而是要對情緒泰然處之。
1. 不要過於在乎情緒
不要過於在乎情緒,有些情緒會自然地來、自然地去。有些朋友對此可能會質疑,其實仔細想一想就明白:情緒來的時候並沒有和我們商量,而是悄無聲息地就來了,它那麼自然地“蟄伏”在我們心裏,有時我們都未曾察覺。
情緒自然地來容易理解,但它會自然地去嗎?我們把情緒當成感冒,如果我們自身的身體素質夠好,感冒是不是也可以“不治而愈”自然消失呢?有些小情緒如果不去理會它,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會自然消失。
所以,對待情緒的態度不妨無所謂一些,當你的心理足夠強大,對情緒不太在乎的時候,它也就不會頑固地附在你身上,而是在你不知不覺中已經消失了。
當然,對於某些更嚴重的負麵情緒,還是必須要掌握更多適當的方法來轉化。
2. 有情緒不是什麼大事,該表達就表達
既然有情緒不是什麼大事,那就不必藏著掖著,該表達就表達。當我們學會了表達情緒,不僅自身的壓力得到緩解,與他人的心理距離也會更近。
例如,麵對工作上的巨大壓力,與其板著臉嗬斥員工的不得力,不如真實表達:“這個任務確實很艱巨,不但難度大,給我們的時間又短。我感到很焦慮,也有點擔心,幸好有你們這些有經驗的下屬幫忙,讓我心裏踏實不少。”當員工聽到領導如此真誠的表達,心裏一定會舒服很多,會願意更努力地承擔起自己的那部分責任。
因此,當我們把情緒表達出來,就會發現,他人並非不能理解和接受。
◎ 莫讓壞情緒的洪水淹沒我們
有一點情緒不是什麼大事,但情緒若猶如洪水般泛濫,那可就是大事了。尤其是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壞情緒會如洪水一般,頃刻將我們吞噬:
1965年9月7日,在美國紐約,世界台球冠軍爭奪賽正在舉行。路易斯·福克斯對贏得比賽的勝利非常有信心,因為他的成績遠遠領先於對手。餘下的比賽隻要他沒有大的失誤,便可順利登上冠軍寶座。他準備全力以赴拿下比賽,此時的他心情非常輕鬆,甚至有些得意。
然而,正當他準備擊球時,一隻蒼蠅落在了主球上。路易斯沒有在意,他揮了揮手趕走了那隻蒼蠅,然後俯下身準備擊球。可當他的目光落到主球上時,這隻可惡的蒼蠅又落到了主球上,這時觀眾席上發出了笑聲。路易斯皺了皺眉,沒辦法,他又揮了揮手趕跑了蒼蠅。
當路易斯第三次俯下身準備擊球時,這隻蒼蠅好像故意要和他作對似的,又落在了主球上。這個情景惹得現場的觀眾笑得前仰後合。此時的路易斯情緒已經惡劣到了極點,他再也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終於失去了冷靜和理智。他憤怒地用球杆去擊打蒼蠅,一不小心球杆碰動了主球,裁判判他擊球,他因此失去了一輪進攻的機會。
他的對手約翰·迪瑞見狀大喜,馬上抓住了機會,連連得分。而路易斯在極度憤怒和挫敗的情緒下,接連失利,最終輸掉了比賽。
輸掉比賽的路易斯沮喪地離開了賽場。第二天早上有人在河裏發現了他的屍體,他投水自殺了。
一隻小小的蒼蠅擊敗了一個世界冠軍!一場失敗的比賽讓路易斯輕易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不僅令人扼腕長歎,更令人震驚深思: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路易斯沒有找到適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沒有把自己的情緒控製在恰當的水位之下,而是任由自己的壞情緒泛濫成災,最終淹沒了自己。
有情緒不是什麼大事,但必須被我們控製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如果把情緒比喻成水,那麼合理的情緒水位必須控製在咽喉以下,如果蔓延到咽喉以上,情緒的洪水必然通過嘴巴、鼻腔等進入我們的身體,輕者引起我們身體的不適,重者會奪去我們的生命。
情緒表達指的是采用適當、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既不能刻意壓製,也不能無節製地在瞬間放縱。隻有這樣,情緒的水流才能有效地一點一點地排解出去,情緒才能得到紓解,水位才能下降。
情緒的表達方式必須以不傷害他人、自己和社會等方式來體現,否則,紓解了原來的壞情緒,卻又產生了更多新的壞情緒。情緒的水位不但沒有下降,反倒越漲越高。
就像路易斯用球杆打蒼蠅這種錯誤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壞情緒,他紓解了自己對蒼蠅憤怒、討厭的情緒,卻因此導致了比賽的失敗,由此產生了更多的失敗的壞情緒。如果路易斯能找到某個人傾訴或其他合理的方式,來降一降壞情緒的水位,他就不會任由自己沉溺在這種情緒裏無法自救。
如果路易斯當時能夠用一種正確的方式把蒼蠅徹底趕走,或者控製一下自己的情緒,不要理會那隻蒼蠅,一門心思擊球,當主球飛速奔向既定目標的時候,蒼蠅就會不趕自飛。那麼後麵的一切就不會發生。
所以說,我們在表達情緒的時候,不能單單把注意力集中在導致壞情緒的事物上,而忽略了表達情緒的方式。如果我們采取了錯誤甚至極端的表達方式,壞情緒就如無法控製的洪水猛獸,會迅速衝垮我們的理智,給自己或他人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和痛苦。
所以,如果學會了表達情緒的適當方式,那麼壞情緒不但不是無法控製的洪水,反倒變成了可以由我們馴服的小鹿。
◎ 控製情緒不是不表達情緒
情緒不該肆意泛濫,但這並不是讓我們不動感情、不表達感情。在某些時候,我們就應該理直氣壯、痛快淋漓地去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黑心商販不法斂財時,當我們受到他人欺負時,被人世間的善良感動時,這時候,隻有讓我們情緒得以充分的表達,我們才能感受到情緒宣泄的快感。
合理地表達情緒是需要的、健康的,現代社會也寬容著宣泄、諒解著壓力。該生氣時敢生氣,該憤怒時敢憤怒,在現代社會也博得了人們的認同。每一種情緒都有它存在的價值,隻要情緒不是“過度控製”或“失去控製”,都會對我們有所幫助,但是有些人卻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這其中的尺度。
蕭峰是個很善於控製情緒的人,他總是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於是不管是好事、壞事都很少見他有情緒波動的時候。
例如,他升職的時候,身邊的朋友為他慶祝,個個都很興奮,但他卻是一副淡淡的表情,朋友們問他:“升職了,你不高興嗎?”
他說:“高興,但高興也不能過度,不然別人該說我驕傲了。”
結果,為他舉辦的慶祝聚會很早就散了。
還有一次,他和女朋友走在街上,看到一個老人被一群地痞流氓欺負,女朋友氣不過,要上前理論,他連忙拉住女朋友說:“冷靜冷靜,千萬別衝動。”女朋友因此說他是冷血動物。
就連看到那些感人至深的電影,別人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他卻無動於衷,別人問他:“你不感動嗎?”
他說:“感動、感動,在心裏默默感動。”
哪怕是出去旅遊,看到令人陶醉的美景,他也很少興奮,朋友都說他“老頭”。
蕭峰的確是個很善於控製情緒的人,但卻過了頭,把不該控製的也控製了。控製情緒若矯枉過正就會讓我們失去了人性原本的美好。例如,你看見了一朵美麗的鮮花,卻不去表達你的欣賞和讚美,那隻能讓人懷疑你生命的意義;看到了社會的不公,有人受到欺負,你也不去表達你的憤怒,那會讓人很懷疑你的同情心和正義感;如果你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不去表達快樂,那麼除了你的心已老又能有什麼解釋呢?
很多抑鬱症的患者最顯著的症狀是情感淡漠,腦海裏一點波瀾也沒有。生活本是豐富多彩、洶湧澎湃的海洋,熱愛生命的人的內心也應該是有所起伏的。
即便是不好的情緒若表達出來,也有好的效果。金元時期的名醫張子和善於使病人憤怒,運用“怒可勝思”的原理治病,獲得奇效。這說明,隻要表達得當,各種情緒都可使身心得益,使生活增輝。
控製情緒是為了將來有更長遠的、更大的收益,是理性思考的結果。如果控製情緒的收益比將來的收益更小,人們就沒有理由控製情緒了。“打不還手”是為了避免更大的衝突、更壞的後果,是為了避免引發彼此更壞的情緒,但當你被對方吐唾沫時若還不還手,你就丟失了自尊,一個沒有自尊的人更是不會有好的情緒。
對於正向的情緒,我們更要積極表達。但我們的傳統文化總是讓我們的正向情緒變得“短命”,例如,“樂極生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好景不常在”,這些觀念在潛移默化中使得我們的正向情緒短命或夭折。努力奮鬥卻不能無所顧忌地表達成功時的興奮情緒,不是很奇怪嗎?長期抑製正向情緒的表達不僅使快樂的感受變少了,最後還會讓自己變得麻木了。
讓愉悅的情緒得以輕鬆地表達,並維持得久一點;讓不愉悅的情緒得以合理的表達,轉變得快一點,這才是真正地與情緒和諧相處的方法。
不必時時刻刻控製自己的情緒,快樂和痛苦都不要刻意壓抑,別怕自己出現情緒變化,豐富的情緒變化是上帝給人類的一種賞賜,這樣,我們才能充分享受到多姿多彩的人生。最正確的表達情緒的方法就是:大膽表達正麵情緒,合理表達負麵情緒。
◎ 表達情緒要找到適當的方式
每個人都有情緒,但有的人的情緒我們可以接受,有的人的情緒卻引起我們的反感和排斥,區別就在於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是否妥當。表達情緒若沒有合適的方法,不但不會被對方接受,還會激起對方更壞的情緒,自己的情緒非但沒有得到轉化,事情也會變得更糟糕。所以,表達情緒時不僅要自己“痛快”,更要考慮到後果。
有一個指揮家對工作非常認真、挑剔,他的脾氣不怎麼好,經常會為了一點點小事而暴跳如雷,有一次他氣得差點把樂譜撕了。
那一次,他指揮樂團演奏一位意大利作曲家的新作,樂隊已經演奏得很好了,但有個地方還有點小瑕疵。他指揮樂隊一遍一遍地演奏,可這個小瑕疵始終杜絕不了。這個指揮家終於忍不住了,他氣得臉通紅,對著樂手們破口大罵,甚至拿起樂譜就要撕。
樂手們都驚呆了,因為這是全國唯一的一份“總譜”,假如被撕毀了,就再也無法演奏了,而且毀了作曲家的一番心血。
大家緊緊盯著指揮家的手,隻見他舉起的手,又緩緩放下了。他把樂譜好好地放回譜架,接著對樂手們繼續指責痛罵。而樂手們懸著的心,也都平靜了下來,開始更加努力地攻克這點難題。
培根說:“無論你怎樣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這說明表達情緒應該有一個原則和底線,那就是無損發泄。無損發泄就是在情緒爆發時,迅速對所處情境做出正確的判斷,並選擇一種無害於自己、無害於他人,並有助於解決問題的表達方法。
如果指揮家一怒之下把樂譜撕了,那就是既有害於自己又有害於他人。所幸指揮家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了繼續咆哮作為發泄情緒的方法。
表達情緒的目的一是為了解決引發情緒的事情,二是為了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情緒,希望得到對方的認同、理解、安慰和鼓勵。所以,任何表達情緒的方法都要遵循情緒表達的原則和目的,隻有這樣,表達情緒才有良好的效果。
那麼,在表達情緒時,應該怎樣做才是最適當的方式呢?我們來看看以下幾點:
1. 表達情緒應該有“度”
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度”,所謂表達情緒的原則和底線,其實也就是表達情緒的“度”。如果你想讓對方接受你的情緒、理解你的心情,你就應該注意表達的“度”。否則你把對方激怒了,他也不可能在憤怒的情況下去理解你、安慰你。
例如,你和男朋友鬥了幾句嘴,男朋友拂袖而去,幾天不理你。你心裏特委屈,覺得男朋友不重視你。過了幾天男朋友來找你了,本來是來向你道歉的、請求和好的,結果你一看到男朋友就大發雷霆、哭泣吵鬧、亂摔東西,在言語上傷害他,結果男朋友再次拂袖而去。如果你表達情緒的方式不這麼過激,而是裝裝可憐,訴說幾句委屈,掉幾滴眼淚,相信男朋友給你的一定是一個溫暖的懷抱。
有時我們表達情緒就是為了向對方傳達我們的憎恨,不求對方接受,那也要注意“度”。例如,有人傷害你的家人,你怒不可遏地去找他算賬,把他毒打一頓,結果傷人致殘,那麼你就要為此負法律責任。
可見,無論你采用什麼方式方法來表達情緒,哪怕是表達正麵的情緒,也要注意“度”和分寸。
2. 表達情緒口氣要婉轉、措辭要合理
表達情緒要盡量口氣婉轉、措辭合理。也許你覺得:這我可做不到,有情緒時誰說話能好聽!當然,情緒激動時,言辭未免激烈,“口不擇言,句句傷人”的話經常衝口而出。但是如果你表達情緒的目的不是為了傷害對方,也不僅僅是為了發泄,而是為了和對方溝通和交流,同時解決問題,那你就必須收斂你惡劣的態度,改變你尖銳的說話方式。
用迂回、婉轉的方式來表達你的情緒,盡量用平和的口吻、商量的語氣來和對方說話。也許你覺得這樣做會很難,但你必須嚐試。
總之,隻要本著表達情緒的原則和目的,都會是比較適當的方法。嚐試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你的情緒才能得到緩解和轉化!
3. 在他人背後表達情緒
為了不引起直接衝突,我們還可以在他人背後來表達情緒。
例如,一名公司職員怒氣衝衝地衝進經理辦公室,大拍桌子,指責經理處理事務不公平,要求增加工資,同事問他:“經理不在,你發脾氣有用嗎?”職員嘿嘿一笑說:“就是要趁他不在啊!”此時,他的怒氣已經消了。
像這位員工用這麼絕妙而又滑稽的方法來表達情緒,確實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不過效果確實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