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俗世與古修界的不同之處顯而易見。
俗世中修行者皆修武之一道,信奉祭拜武神,待修為等階突破玄階大圓滿,方能跨入先天之境,邁進“道”之門檻。
古修界修行者雖也是從後天起步修煉,但信奉的卻是天道法則,雖所修之道各有相同,卻不管以何入道,都深悟是對法則的一種領悟,最終都是殊途同歸。
大道虛渺,包羅萬象,天下萬物皆為道的體現。
宇宙萬物皆是道之所生,道包容一切,得道則掌握了萬物的實質。陰陽之分合、繁衍,萬象之變化,都是道的運行變化。
道生二氣為“陰陽”,陰陽相合生“上中下”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衍萬物,萬物之中,最靈最貴者,人也!
唯人也,窮萬物之理,盡一己之性,窮理盡性,全命、保生以合於道,當與天地齊堅固,而共得長久。
隻有人,徹底探究了萬事萬物的道理,透徹了解人類之天性,修身、養性,追尋天道,以“合道”為準則,從而達到“天人合一,長生久視”與天地同壽之境。
所謂:“大道三千”,每一種道都有天道孕育而生。
道為萬物之宗,無所不覆、無所不載、自生自化,永恒存在;道作為萬物之母,從而衍生出獨特法則。
譬如五行之屬:金之法則、木之法則、水之法則、火之法則、土之法則。
武之一道,自也有獨特法則,武之法則。
武之法則,本就是被天道衍生,就如母體與嬰兒,嬰兒的血肉筋骨皆由母體孕育,才擁有生命,當然不可能一出生便如母體一般強大、具有威嚴。
之所以說修行本是逆天而行,與天爭命,便是要掌控自身天賦屬性的法則之力,從而領悟得窺天道,得到長生。
而修行,是通往長生的唯一途徑。
契約成,眾人並未馬上起身,而是改為單膝跪地,右手置於心口的追隨者之禮,恭敬而虔誠望向秦釅,恭聲道:“屬下拜見尊者!”
秦釅閉目運轉心法《佛音法諭》,朱唇輕啟,唱誦著繁複晦澀的符文,十指隨之變幻著指訣。
下一刻,隻見數道金銀雙芒以肉眼難測的速度自她指尖激射而出,準確落在跪在地上眾人右手腕處。
光芒閃爍間,就見慈航神焰齊出,一金一銀兩朵寸於大小的火焰蓮,迅速浸入毛孔,形成一朵金銀雙色並蒂蓮印記。
整個過程,眾人沒有感覺到絲毫痛意,隻覺那金銀雙焰融入皮膚時,一股清涼之意直衝識海,靈台頓時一陣清明,整個人猶如被沁潤在清涼之中,神清氣爽。
眾人卻沒有一個臉色有變,因為這個標誌代表著他們已經成為眼前之人的追隨者。
“屬下敬謝尊者賜予!”眾人齊聲,恭敬異常的致謝。
秦釅並沒有為眾人賜秦姓,讓他們跟著秦一等人排行,隻是個名字罷了,無關緊要的東西。
她方才誦念的符文,不過是《佛音法諭》心法,第一層“大梵般若”口訣中的一段,有“清心滌體”之效,所以眾人方才覺得靈台清明,神清氣爽。
原因很簡單,俗世與古修界的不同之處顯而易見。
俗世中修行者皆修武之一道,信奉祭拜武神,待修為等階突破玄階大圓滿,方能跨入先天之境,邁進“道”之門檻。
古修界修行者雖也是從後天起步修煉,但信奉的卻是天道法則,雖所修之道各有相同,卻不管以何入道,都深悟是對法則的一種領悟,最終都是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