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時間和空間的奧秘(2 / 3)

· 如何實現穿越時空 ·

當我們以超過光速的速度去運動時,空間就會膨脹,我們就會回到過去,看到以前發生的事情。

1971年8月,蘇聯飛行員亞曆山大·斯諾夫駕駛飛機執行任務時,突然眼前一花,來到了古埃及,他看到了建造金字塔時的場麵:在荒漠中,一座金字塔已經建造完畢,另一座金字塔正在建造,他看見了建造金字塔的人很多很多……

1994年,一架意大利客機正在飛行突然控製室的雷達屏幕上找不到它的痕跡了,工作人員很是著急,然而不久後,客機又重新出現在雷達屏幕上。等到客機降落後,工作人員詢問了飛機失蹤的那段時間發生了什麼。然而機長卻說飛機一直在飛行,沒有發生什麼意外,更不可能失蹤。工作人員調查後發現,每位乘客的手表都慢了20分鍾。

這樣的事情在人類曆史上已經發生了很多次,那麼,這些案例是否可以說明,時空是可以穿梭的?如果能穿梭,那麼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穿梭呢?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以得知,當我們能夠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去運動時,就會感覺到空間在縮小,這是因為外界的時間變慢了,空間縮小了。如果以光速去運動,那麼空間就會消失,這是因為外界的時間停止了,所以空間消失了;當我們以超過光速的速度去運動時,空間就會膨脹,我們就會回到過去,看到以前發生的事情。

著名的科學家霍金認為,人類是可以製造出穿梭時空的時光機的,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隻需要找到太空中的“蟲洞”或者製造出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即可。之後,便可以穿梭時空,回到過去或者飛往未來。有些科學家認為,要是人類能夠掌握“蟲洞”,將它變大,使宇宙飛船可以穿越,那麼時空穿梭就能達成。另外,要是條件足夠,科學家們甚至可以去建造一個“蟲洞”。

如果科學家能夠製造出接近光速飛行的宇宙飛船,那麼宇宙飛船便能夠讓時間變慢。科學家經過計算得出,飛行一星期就相當於地麵上的一百年。但是要製造出接近光速飛行的宇宙飛船是非常困難的,霍金認為這可能是自然用來保護自己的方式,同時建議最好不要坐飛船回到過去,如果與自己相遇或者改變曆史,那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除了製造出接近光速飛行的宇宙飛船和“蟲洞”外,科學家還想到了另一種穿梭時空的方式,即利用黑洞。通過一個時空隧道進入黑洞,然後重新出現在過去。但對於如何通過時空隧道,科學家們做出了很多設想,但是沒有一個是可行的。眾多周知,黑洞的吸引力是非常強的,時間會被無限拉長,在黑洞中存活的希望微乎其微。

從古代開始,人類就希望能夠長生不老,秦始皇為了能夠長生不老,專門派遣徐福率領著千名童男童女,跨洋渡海,尋找神仙。漢武帝晚年時,十分聽信方士言論,不斷地服用各種丹藥。然而他們二人都失敗了,都沒能戰勝時間。但從那之後,人類對於長生不老的渴望就沒有終止過,如果能夠穿梭時空,那麼人類長生不老的夢想也許就會實現了。

人們總是希望戰勝時間,而且為了能夠實現這個目標,科學家們兢兢業業、鞠躬盡瘁,希望能夠快點掌握“蟲洞”技術,製造接近光速飛行的宇宙飛船,同時不斷地嚐試其他方法,所以,相信在未來的某天,穿梭時空將不再是神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科學家提出了“平行宇宙”的概念。

· 平行宇宙存在嗎 ·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也沒有完全相似的兩片樹葉。

你有沒有想過,眼前的這片樹葉也許是無數片樹葉疊合的,隻因為它們的形狀大小都一樣,所以你隻能看出一片樹葉;又或者連你自己都有許多個,隻不過他們和你一模一樣,疊合在一起了,所以隻能看到一個你。也許有天因為某些條件,會分出另一個你,隻不過你不會看到他,因為他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裏,做著同樣的事情,雖然你們處理事情的方法也許會不同,但他一生所經曆的都和你非常相似,這就是所謂的“平行宇宙”。

有科學家提出,也許我們存在的這個空間並不是唯一的,而是另有一個或者多個同類的空間存在,它們就像是兩個平麵一樣,彼此平行,互不幹擾,但是這幾個空間所發生的事情卻是相似的。

平行宇宙是物理學中尚未被證實的理論,科學家們認為空間就是由無數個平行宇宙組成的。

在這些宇宙中,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時間軸,但是事件的發生卻是各不相同的,就好比一個樹幹,當時空進行到事件樹幹上時,就會有許多的樹枝分叉通往不同的事件結果。而在眾多的平行宇宙中,事件樹幹和樹枝分叉是非常多的,因而也就造成了無數個不同的平行宇宙在同時運行。

我們都知道,通過克隆技術能夠“克隆”出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但是平行宇宙比起克隆來,更像是一種分身術,雖然這種說法讓人難以置信,卻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這是科學家根據觀測結果和數據進行分析後得出來的結論。

1957年,美國科學家休·埃弗萊特三世最早提出多世界理論。他通過試驗得知,宇宙自從誕生以來,已經進行過無數次分裂。後來,埃弗萊特三世意識到“分裂”一詞可能用得不正確,就提出了多世界理論。按照這個理論,宇宙中有數不盡的分支,選擇任何一個分支,其命運都各不相同。埃弗萊特三世因此被人們稱為“平行世界之父”。

多世界理論提出後,科學家們議論紛紛,有的否認,覺得荒謬;有的認可,認為這很好地解釋了一些用常理難以解釋的現象。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宇宙模型”出現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相信在離我們相當遠的地方有個和銀河係一模一樣的星係,而那個星係中也會有一個和我們長相相同、行為相似的人,而在整個宇宙中,這樣的人也許不止一個,是很多很多個。但這樣的人我們也許永遠不會見到。

目前,科學家能夠觀測到的最遠距離是137億光年,這是科學家觀測視界的極限。根據平行宇宙理論,必然存在另一個和我們所處的地球同樣大小的球體,那裏也會有和我們的科學家們長相一樣的科學家們在研究宇宙之謎。

另外,科學家們還通過普朗克常數來論證平行宇宙存在的可能性。普朗克常數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能量表示單位。在平時,我們通常用原子來表示最小單位,但是每種物質都是有能量的,隻是能量大小不一,因而能量也該有個最小單位,而這個單位就是普朗克常數。

假設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的普朗克常數為A,那麼在另一個宇宙中,普朗克常數就可能是B,而且從A到B的過程中會有無數個可以取的值,也就是說會存在無數個宇宙。但是我們看不到它們,因為能量最小的單位值不一樣,而每個宇宙又是“多重宇宙”的組成部分。

這種說法雖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的認可,但畢竟還沒有直接的證據,因為就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誰也無法到達另一個宇宙去查看“另一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