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活動的危害 ·
看過科幻災難電影《2012》後,我們不禁發問:太陽真的會發怒嗎?
2006年12月,太陽突然“動怒”,先後發生了兩次X級耀斑和多次M級耀斑。不久後,在日麵上發生了X3級耀斑,這次耀斑導致短信、廣播、探測等電子信息係統發生大麵積故障,許多衛星因此而失控。不能看電視、不能聽廣播;手機沒信號,不能打電話;科學家一直在觀測的星體突然間就找不到了;電力供應出現大麵積故障;如果這段時間正好發射衛星,那就慘了,衛星會像隻無頭蒼蠅似的在太空中來回亂躥;客機飛行員在降落時接收不到地麵的信息……
雖然看起來太陽圓乎乎白亮亮的,很可愛,但是千萬不要被它蒙蔽了,平時溫和的太陽一旦發起“脾氣”來,是非常恐怖的,而我們也經常在媒體上看到關於太陽“動怒”的新聞,如“最近幾日將會發生超強太陽風暴”、“太陽黑子活動異常,最近手機信號可能受到影響”、“太陽近日活動異常活躍”等等,這些新聞常常會讓人感到不安。
所以說,太陽發怒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太陽每隔9~14年就會有一次周期性的爆發,大多數人之所以感受不到太陽發怒,是因為地球具有自我保護作用,地球的磁場能夠驅散太陽發射的大部分帶電粒子。當然,仍會有一些帶電粒子進入大氣層,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困擾。幸虧,隻是一部分帶電粒子,否則,人類就會有大麻煩了。火山爆發、地震和太陽發怒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一般來說,在太陽黑子活動的高峰時期,太陽活動也是最頻繁的,如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太陽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大量的帶電粒子流,以超高的速度闖入太空,如果是朝著地球方向而來的,隻要幾分鍾便能到達地球。科學家把其中對地球造成影響的活動稱為太陽風暴。
耀斑是常見的太陽風暴現象,耀斑的範圍不大,持續的時間也很短,一般隻有幾分鍾,個別耀斑可能會長達幾小時。耀斑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同時向外輻射大量的紫外線、X射線,據科學家估算,一次耀斑產生的能量相當於太陽一秒鍾發出的能量。耀斑發射的大量高能粒子會對地球造成嚴重的破壞。
發生耀班時,大量的、高速運轉的粒子,短短幾分鍾就可穿越長達1.5億千米的空間,到達地球,並從地球的磁極長驅直入。進入地球後,便會嚴重幹擾電離層對電波的吸收、反射,這些粒子也被稱為“電子殺手”,它們可以輕而易舉地侵入電子內部,破壞電路,破壞內部構造,使其無法繼續工作,而對於它們的破壞,人類卻無力阻止。
耀斑多發生在黑子表現異常的時候,兩者有著同樣的變化周期。科學家還發現耀斑大多發生在黑子群附近,太陽黑子多時,耀斑就會經常發生;太陽黑子少時,耀斑就很少發生或者不發生。太陽黑子一般發生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科學家認為,黑子其實是太陽表麵的一種氣體旋渦,溫度很高,但是和太陽光球層溫度相比要低一些,所以顯得有些暗。太陽黑子的形成周期很短,一般形成後幾天到幾個月內就會消失,然後又會有新的黑子產生,以此形成循環。
太陽黑子會發射帶電粒子,破壞地球高空的電離層,對地球磁場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而我們就會看到很多異常的現象:指南針不再一直指南,而是在亂動,不能正確地顯示方向,影響輪船的安全行駛;對無線電通訊造成嚴重的破壞,會對飛機、人造衛星、手機等產生一定的影響等等。
1801年,威廉·赫歇耳指出,地球的年降水量與黑子有關,當黑子大而多時,地球氣候就會比較幹燥;當黑子小而少時,則地球空氣潮濕,暴雨成災。後來有人統計了一下地球的年降水量變化,發現是有周期變化的,其變化周期和黑子的變化周期是一樣的。另外,研究地震的科學家發現,當黑子多時,地球上的地震就多,而且地震的次數和黑子的變化周期也有一定的關聯性。
當然,和我們聯係最密切的是,黑子數目變化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科學家發現,流行性感冒往往在黑子數目多的年份發生;人體血液中的白細胞數目變化也和黑子存在一定的關係;黑子會影響到人們的心血管功能。其中一項有趣的發現是,黑子少的年份,人們感到肚子餓得比較快。
太陽發怒時雖然會產生影響,但一般都比較小,人們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紫外線。
· 真的有“複仇星”存在嗎 ·
宇宙中存在許多雙星係統,也有許多三星係統,對於太陽,人們通常認為它是一顆單星,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古生物學家勞普和塞普科斯基在經過多年的研究後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在地球過去的2.5億年間,大約每隔2600萬年就會發生一場嚴重的災難,這場災難會給地球上的生物帶來滅頂之災。同時,兩人還指出了災難之所以發生的原因,即由彗星的攻擊造成。可是,這些彗星是從哪裏來的,它們的攻擊為什麼會這麼有規律呢?
1984年,物理學家們又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那就是太陽並不是單星,而是有一顆伴星相伴。與太陽滋養萬物不同,這顆伴星可以說是地球生物的殺手,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所以每隔2600萬年便會有彗星攻擊地球,讓地球生物滅絕。據推測,恐龍之所以滅絕,就是因為地球遭受了彗星的攻擊。基於此,科學家為這顆伴星取名為“複仇星”。
“複仇星”理論提出後,引起了科學家們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因為畢竟“複仇星”和太陽一樣,都是與人類休戚相關的,如果人類不能夠破解“複仇星”的奧秘,那麼地球可能會再次遭受彗星的攻擊,到時人類恐怕就會像恐龍一樣滅絕了。根據開普勒定律推算,複仇星的軌道半長軸約為1.4光年,是地球軌道半長軸的88000倍,從這個距離看,它離太陽非常近。不僅如此,還推斷出了“複仇星”可能就是很暗的紅矮星,所以科學家們才沒有發現它的存在。
如果“複仇星”真的存在的話,那麼它在哪兒呢?
為了能夠找到“複仇星”,科學家利用最新的天文望遠鏡進行觀察,每隔一段時間就拍下暗星照片,希望能夠從中找出“複仇星”來,但到目前為止,還是沒能發現“複仇星”的痕跡。
1985年,有科學家假設“複仇星”真的存在,他用一種新的方法來計算“複仇星”的軌跡,經過長期觀察、仔細推測,他確定了大多數彗星的運動方向都與太陽係行星運動方向相反,並且計算出“複仇星”的軌道與黃道近乎垂直,這為尋找“複仇星”提供了方向。
另外,有科學家認為,“複仇星”可能是受到其他恒星引力的影響,因而改變了原來的運行軌跡。要知道,在宇宙中,距離較近的兩顆星體難免會受到彼此引力的影響,就像地球和太陽一樣,地球受太陽的吸引,因而圍繞著太陽運轉,又因為自身的重力和引力相平衡,所以才沒有被太陽吸附過去,然而其他行星體就不會有這樣的好運了。有科學家指出,“複仇星”的壽命最多為10億年。也就是說“複仇星”是在太陽形成以後出現的,因為二者距離很近,所以太陽的引力將“複仇星”吸引了過來,然而由於受到其他星體的引力影響,又逃出了太陽引力的範圍。又有科學家認為,即使沒有受到其他星體引力的影響,“複仇星”也不可能在那麼長的時間內軌道沒有任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