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吳誌·韋曜傳》:曜飲酒不過二升,皓初禮曜,常密賜茶舜以代酒。又劉琨《與兄子南兗州刺史演書》:吾體中憒悶,常仰吳茶,汝可置之。
[補]鑒按:《茶經》七之事多不備,如王褒《僮約》:武陽販茶;許慎《說文》:茗,茶芽也;張華《博物誌》:飲真茶者少眠;沈懷遠《南越誌》:茗,苦澀,謂之過羅。四事在唐以前,而羽失載。
羽同時常伯熊,臨淮人,禦史大夫李季卿,次臨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執器而前,季卿再舉杯。至江南,聞羽名,亦召之,羽衣野服而人,季卿不為禮,羽因作《毀茶論》,為季卿也。
國初天台起雲禪師住虎丘,種茶。徐天全有齒謫回,每春末夏初,入虎丘開茶社。
吳匏庵為翰林時,假歸,與石田遊虎丘,采茶手煎對啜,自言有茶癖。
文衡山素性不喜楊梅,客食楊梅時,乃以虎丘茶陪之。羅光璽作《虎丘茶》記,嘲山僧有替身茶。
宋懋澄欲伐虎丘茶樹。鍾伯敬與徐元歎,有虎丘茶訊,謂兩人交情,數千裏,以買茶為名,一年通一信,遂成故事。伯敬築室竟陵,雲將老焉,遠遊無期,呼元歎賈餘力一往,元歎有答茶訊詩。醉翁曰:茶樹一種人地,不可移,移即死,故男女以茶聘,朋友之交,亦然。鍾徐茶訊,是之取耳。聞元歎有奠茶文。譚友夏《冬夜拜伯敬墓詩》雲:姑蘇徐逸士,香雨祭茶時。又有詩寄元歎雲:河上花繁多有淚,吳天茶老久無香。正感二子之交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