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的人群中漸漸走出了一批騎著馬的人。
獨孤錦衣將夏鏡花交與公孫亦,由小月協助扶著她在旁邊的萬年青下與夏青城一起輕靠著,先替她診脈。
轉過身身,獨孤錦衣恢複了一貫的平靜,走回馬隊之前翻身上馬,高坐於馬背之上,輕扯馬韁轉過身去,與右邊漸漸自人群之後走出來的人直麵對立。
右邊的人馬,漸漸靠近了,最後與獨孤錦衣為首的人馬相隔兩米而立。
四周風聲呼嘯,烈火狂燒,兩隊高舉火把的人馬相對而已,所有人和馬都被火火映照著渡上了一層血一樣的紅色,氣氛僵持而冰冷。
第103章:鏡皇傳國玉璽
與獨孤錦衣相對扯馬而立的男子,身量挺直,五官端正,眉眼間是一股桀驁不馴的傲氣,一身暗紅錦袍,紋織六龍騰雲圖樣,腰上束著五珠南海明珠作飾的玉帶,頭上是明珠與單龍戲珠樣式的頭冠。
這天底下,能著龍紋龍飾的人隻有那一個姓氏,皇帝的朝服乃是九龍戲珠圖,頭冠是三龍戲珠冠,而能著五龍袍服,束單龍戲珠頭冠的,這天底下也隻有那一人,那個除皇帝之外就是江山二主的人物,太子,獨孤承。
“四皇弟,好巧呀,今日能在這裏遇見。”太子開口,雖說著玩笑一般的話,卻語氣不善。
“見過太子殿下,與太子殿下偶遇,也的確是巧。”獨孤錦衣拱手,作了作行禮的姿態,就著太子的話,應了順應了他的話回複。
“四皇弟受父皇之命代巡天下,本應在四處天下行走,如今這般攜眾兵在此,意欲何為莫不是將父皇的諭旨不放在眼裏”
“太子說笑了,臣弟我受父皇之命遊行天下,體察民情,自然不敢怠慢忤逆,所以一直未曾回晉都,就是在天下各處行走,目前才來到滄州,也是在執行巡遊之旨。至於攜眾兵一事,隻怕是太子有些誤會了,這些不過是一瓊州知府因知本王在此,而派人來相迎四弟我放去瓊州的,乃是瓊州知府的客氣有禮之舉,太子所言的意欲何為,真是折煞冤枉了瓊州的知府大人了。”
太子沒料到,獨孤錦衣僅憑著隨便幾句話,就將她提出的定罪疑惑之處全部推擋開來,洗脫的一幹二淨,半點不沾身。心中不悅之際,道:“即是迎你去瓊州,那何以你出現在此”
“臣弟隨眾人一道打算出城去瓊州,路經街巷,見此處火光四起,聽聞有賊人在此作亂,臣弟身為王爺,自然不能任由百姓受賊人欺辱,這才趕來想要一探究竟。”
“本太子還從來不知四弟你也心係民生呢。”太子半笑著開口,語氣依舊是不太善。
“論起關心民情,臣弟遠不及得太子殿下,若早知太子殿下會來此救助剿匪,臣弟也就不必多跑這一趟了。太子英武,想必這些賊子退去,也是聞太子殿下之聲才心生害怕,急於逃命去了。”
太子是聞信之後匆匆趕來的,那是因為他的人守在府外,想借機入府尋找那件東西,結果發現府裏大亂,馬匪橫行,所以才不得不亮出身份,帶了北郡主府和家衛又急調了滄州城知府的兵力匆匆到此,但是等他來時,這裏除了一片火場廢墟,半點賊子的影子也沒有,活活撲了個空,此事於心高氣傲的太子來講本就是件不痛快的事,這下還被獨孤錦衣如此棉裏藏針的提起來,心頭立刻就有一把火燒了起來。
但是,麵上太子還要維護自己的得體大度之態,不能露出憤怒反而讓人覺得他是揭了短而老羞成怒。
“四皇弟可真是越發的會說話了。”太子笑著說了一句,算是將這一話題帶過,轉而目光落下旁邊萬年青樹下的夏青城和夏鏡花,道:“定遠侯受父皇之命去了營中準備秋季閱兵之事,卻不想有匪徒賊子竟在此時闖了定遠侯的府邸,還如此燒殺搶掠,實乃是可惡之極。定遠侯為國辛苦,為父皇忠誠奔波,如今他不在滄州,我身為太子,理就為定遠侯出頭料理此事。本太子已經派人在城中尋找定遠侯府其他人下落,這夏四少爺本太子和這個女子本太子就一起帶走照料,待定遠侯府歸來,再交由定遠方才能安心呀。”
太子一番話說得中情中理,又頗帶些威懾之勢,任是放到普通人,定都被他的氣勢所頗不敢再出言違背,但獨孤錦衣聽在耳中,微微彎唇,衝太子拱手笑道:“太子殿下,即是賊人已退,這此小事不如就由臣弟代勞吧。臣弟與青城相熟已久,乃是朋友,他如今有事臣弟自然是要親自料理才安心些,也盡些朋友之義。”
若是太子沒著將話說死了一定要人,你可以再求允許回旋之地,但前麵太子已經把話說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這夏青城和夏鏡花他要帶走,獨孤錦衣卻還出言另說,這就是明擺著要忤逆太子的意圖了。這天底下,敢直言否認太子決定的人,一雙手都能數過來,但這肯定在從前不包括獨孤錦衣。
太子的臉色變了,原本掛在臉上粉飾太平,偽裝平靜的微笑退卻,取而代之的是臉上的不悅。
“四皇弟,你這是覺得本太子不夠資格照料定遠侯的家人嗎”
“臣弟不敢,臣弟隻是覺得,太子乃當朝太子,心中手中所顧之事皆乃天下百姓社稷的大事,想必太子能來滄州也是定有關乎社稷的大事要處理,臣弟隻是想為太子殿下略為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