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鏡花做出下一步動作,衝進府邸前,獨孤錦衣伸手輕扶住夏鏡花的肩膀,衝她微微搖頭,然後伸出手示意她將手給她。
夏鏡花沉默地盯著獨孤錦衣,雙目中是憤怒,獨孤錦衣眉頭微蹙,朝她伸著的手沒有放下,表示自己的堅持。
最後,夏鏡花還是用理智壓下了憤怒,她知道,現在就算自己能闖進去,也找不到那刺客了,便伸出手去握住獨孤錦衣的手,重新翻身上馬坐穩。
獨孤錦衣在確定夏鏡花坐穩後,一扯馬韁,沿著來時的方向快速馳跑返回。
“我保證,我會讓李青付出代價。”
----------華麗的分割線---------------————————————
建安十三年八月十五,大晉皇朝最戰功顯赫的開國功臣,曾隨晉仁宗獨孤宏政平定天下,為大晉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定遠侯夏遠威在中秋之夜被人刺殺,死於自己女婿的府邸中,死相淒慘,屍體被碎成數段。
從前老一派臣子皆以夏遠威為尊首,即使是在夏遠威受貶到滄州的時候,老臣一派也都視他為統領,在朝中多進向皇帝進言召回定遠侯官複原職。而如今,夏遠威眼看被召回京,女兒成為太子妃,但卻沒能等到官複原位的聖旨已先身亡。
夏遠威的突然死亡,將原本朝中的老臣一派的主心力量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抽離,要讓老派臣子中間再出現一位老臣主心骨,對於心高氣傲且都官位不低的開國老臣們來講並不容易,也就就意味著,朝中的老臣一派會在短時間內陷入混亂。
周末了,加更一章吧,大家快樂!
..
第126章:下葬
下葬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而對於大晉朝的軍事權力來講,隨著夏遠威的死亡,從前老新二代將領以夏遠威和李青平分秋色的情況被打破,此後李青將成為大晉國權勢最高的武將,她的妹妹是太子的正妃,他的地位無人能敵。
建安十三年八月十六日,仁宗帝因悲戚過度而罷免早朝,拒批一切朝政,當日太子首次代皇聽政。同日,晉仁宗下旨,赦免定遠侯府貶斥之罪,立即下發傳旨,要定遠侯家眷回京奔喪。同時,將晉都城中原本的定遠侯府重新賜還給定遠侯府家眷,要定遠侯侯遺體在昔日的定遠侯府以王侯之規格在設日靈堂。
夏嫻已經出閣,夏妍已被指婚與太子,都不益出麵主持葬禮,作為夏府在晉都城中唯一姓夏的人,夏鏡花擔任起了定遠侯府的一切事物,成為夏遠威後事的操辦主持之人。
一身縞素的夏鏡花扶欞自趙府帶著夏遠威的遺體離開,在一眾同樣身著白衣的侍衛下人的抬欞下穿過晉都城的街道,自那些前來圍觀的百姓中央經過,一步步向昔日的定遠侯去。
獨孤錦衣站在街後的巷口遠遠負手立著,在夏鏡花經過的時候衝她微微點頭,讓她安心。
雪白的扶欞送歸隊伍自街上經過,圍觀的人也漸漸散去,獨孤錦衣看著遠行的隊伍,微微有些出神,就連公孫亦在旁邊靠近也沒有任何的表示。
“王爺,定遠侯的死,對我們不是件壞事。”
獨孤錦衣沒有開口,沒有任何的表情變化,公孫亦便接道:“現在朝中的老大臣們散成一盤,若王爺此時稍加動作,要他們都歸附於王爺一方,不是難事。”
“你有何想法。”
“那些老臣都信奉仁者愛仁,為君當以仁為先的仁治一套,王爺在民間早已有賢王之稱,早些年的功夫現在能用上了。”
“你去辦吧。”
“是。”公孫亦拱手行禮,應了話,然後轉身離開。
獨孤錦衣緩慢地眨目,最後看一眼已經消失在街頭的白色隊伍,轉身離開。
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定遠侯夏遠威出殯,無數連夜趕來的舊部老兵自發地彙集在定遠侯府外,徹夜不離開,哭泣聲,喚老將軍,老侯爺的聲音在附院外此起彼伏。
夏鏡花身著縞素,頭戴白紗,雙手奉夏遠威的佩劍,與夏嫻熟和夏妍一起送靈柩出府下葬。
那一日,送葬的隊伍自大晉城的西區主街一直延伸到中軸主街上,除了前來奔喪的朝中老臣,和一些相關人士,那些已經白發蒼蒼的老兵成為一道獨特的現象,他們多都是滿麵皺紋,一頭花白頭發,有的尚是健全,有的則身有殘疾,卻都堅持著尾隨著將夏遠威的靈柩送到了由晉仁宗親自下旨選定的晉都城西的照歸山。
晉仁宗自中秋之後病情加重,臥榻數日不起,早朝數日未臨,皆交由內閣和太子商議解決,但卻在夏遠威出殯那日強撐起身子,親自執筆寫下一篇追悼楔文,要工部挑選最好的工匠為夏遠威在墓邊立碑記傳,供後人瞻仰。
夏遠威入土為安,送葬隊伍便漸漸的散去了,夏鏡花立在照歸山上的新墓前,久久沒有離去。她以為所有人都不在了,直到聽到旁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