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如果這本書不隻提供了資訊,還啟發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議,以獲得更多的啟示。

在本書的其他篇章我們還會再回到這四個問題,做更深人的討論。換句話說,這四個問題是閱讀的基本規則,也是本書第二篇要討論的主要議題。這四個重點以問題的方式出現在這裏有一個很好的理由。任何一種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問題(然後盡你可能地找出答案)。這是絕不可或忘的原則。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與沒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之間,有天壤之別的原因。後者提不出問題—當然也得不到答案。

前麵說的四個問題,概括了一個閱讀者的責任。這個原則適用於任何一種讀物—一本書、一篇文章,甚至一個廣告。檢視閱讀似乎對前兩個問題要比對後兩個更能提出正確的答案,但對後兩個問題一樣;會有幫助。而除非你能回答後麵兩個問題,否則即使用了分析閱讀也不算功德圓滿—你必須能夠以自己的判斷來掌握這本書的整體或部分道理與意義,才算真正完成了閱讀。尤其最後一個問題—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可能是主題閱讀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當然,在想要回答最後一個問題之前,你得先回答前三個問題才行。

光是知道這四個問題還不夠。在閱讀過程中,你要記得去提出這些問題。要養成這樣的習慣,才能成為一個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除此之外,你還要知道如何精準、正確地回答問題。如此訓練而來的能力,就是閱讀的藝術。

人們在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會打磕睡,並不是他們不想努力,而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要如何努力。你掛念著想讀的好書太多了。(如果不是掛念著,也算不上是你覺得的好書。)而除非你能真正起身接觸到它們,把自己提升到同樣的層次,否則你所掛念的這些好書隻會使你厭倦而已。並不是起身的本身在讓你疲倦,而是因為你欠缺有效運用自我提升的技巧,在挫敗中產生了沮喪,因而才感到厭倦。要保持主動的閱讀,你不隻是要有意願這麼做而已,還要有技巧—能戰勝最初覺得自己能力不足部分,進而自我提升的藝術。

※ 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

如果你有讀書時提出問題的習慣,那就要比沒有這種習慣更能成為一個好的閱讀者。但是,就像我們所強調的,僅僅提出問題還不夠。你還要試著去回答問題。理論上來說,這樣的過程可以在你腦海中完成,但如果你手中有一枝筆會更容易做到。在你閱讀時,這枝筆會變成提醒你的一個訊號。

俗話說:“你必須讀出言外之意,才會有更大的收獲。”而所謂閱讀的規則,就是用一種比較正式的說法來說明這件事而已。此外,我們也鼓勵你“寫出言外之意”。不這麼做,就難以達到最有效的閱讀的境界。

你買了一本書,就像是買了一項資產,和你付錢買衣服或家具是一樣的。但是就一本書來說,付錢購買的動作卻不過是真正擁有這本書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擁有一本書,必須把這本書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讓你成為書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書成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為書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寫下來。

為什麼對閱讀來說,在書上做筆記是不可或缺的事?第一,那會讓你保持清醒—不隻是不昏睡,還是非常清醒。其次,閱讀,如果是主動的,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於用語言表達出來—不管是用講的還是寫的。一個人如果說他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卻說不出來,通常是他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第三,將你的感想寫下來,能幫助你記住作者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