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非隻是獲得資訊。

現在我們用一些符號來比喻,就像前麵所做的,這三種不同意思的閱讀,就分別是Xa,Xb及Xc。第一個地方所指的閱讀是Xabc,第二個地方是Xbc,第三個是Xc。換句話說,如果這幾個意思是相關的,那我們可以用一個字代表所有的狀況,也可以代表部分的狀況,或隻是一種狀況。隻要把每一種用法都區分清楚,每次使用這個字就有一個不同的詞義。

其次,還有同義字的問題。除非是數學的作品,否則一個同樣的字使用了一遍又一遍,看起來很別扭又無趣。因此許多好作者會在書中使用一些意義相同或是非常相似的不同的字,來代替行文中那些重要的字眼。這個情況跟一個字能代表多重意義的狀況剛好相反,在這裏,同一個詞義,是由兩個以上的同義字所代表的。

接下來我們要用符號來解釋這個問題。假設X跟Y是不同的兩個字,譬如說是“啟發”與“領悟”。讓a代表這兩個字都想表達的一個意思,譬如說“理解力的增進”,那麼Xa與Ya雖然字麵不同,代表的卻是同樣的詞義。我們說閱讀讓我們“領悟”,或說閱讀給我們“啟發”,說的是同樣的一種閱讀。因為這兩個句子說的是同樣的意義。字麵是不同的,但你要掌握的詞義卻隻有一種。

當然,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以為作者每次更換字眼就更換了詞義,那就和你以為他每次使用同一個字都用的是同一個詞義一樣,犯了大錯。當你將作者的用語與專業術語分別記下來的時候,要把這一點放在心上。你會發現兩種關係。一種是單一個字可能與好幾個詞義有關,而一個詞義也可能與好幾個字有關。

第三點,也是最後一點,就是片語(phrase)的問題。如果一個片語是個獨立的單位,也就是說它完整,可以當一個句子的“主語"(subject)或“謂語"(predicate),那就可以把它當一個單一的字來看。這個片語就像單一的字一樣可以用來形容某件事。

因此,一個詞義,可以隻用一個字,也可以用一個片語來表達。所有單字與詞義之間的關係,都成立於片語與詞義之間的關係。兩個片語所代表的可能是同一個詞義,一個片語也可能表達好幾個詞義,這完全要看組成片語的字是如何應用的。

一般說來,一個片語比較不會像單一的字那麼容易產生模糊不清的情況。因為那是一堆字的組合,上下文的字都互相有關聯,因而單個的字的意思都比較受局限。這也是為什麼當作者想確定讀者能充分了解他意思的時候,會喜歡用比較細致的片語來取代單字的原因。

再作一個說明就應該很清楚了。為了確定你跟我們對於閱讀這件事達成了共識,我們用類似“啟發性的閱讀”的句子來代替“閱讀”這兩個字。為了更確定清楚,我們又用了類似“如何運用你的心智來閱讀一本書,也就是如何讓自己從不太理解到逐漸理解的一個過程”的長句子來說明一個詞義,這個詞義也就是本書最強調的一種閱讀。但這個詞義卻分別用了一個字、一個片語及一個長句子來作說明。

這是很難寫的一章,可能也是很難讀的一章。原因很清楚。如果我們不用一些文法與邏輯的字眼來說明文字與詞義之間的關係,我們所討論的閱讀規則就沒辦法讓你完全清楚地理解。

事實上,我們所談的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要完全說清楚可能要花上許多章的篇幅。我們隻是將最核心部分說明清楚了。我們希望我們的說明足以在你練習時提供有用的指導。你練習得越多,越會感激那些錯綜複雜的問題。你也會想知道一些文學與隱喻的用字方法,抽象與具象字眼之區別,以及特殊名稱與普通名稱之分。你也會對所謂定義這件事感興趣:定義一個字和定義一件事的差別是什麼?為什麼有些字無法定義的,卻有明確的意義,等等等等。你會想要找出所謂“文字的情緒性用途”是什麼意思?那就是運用文字喚醒情緒,感動一個人采取行動,或是改變思想,這是與傳達知識不同的用途。你甚至會有興趣了解日常“理性”(rational)的談話,與“情緒性”(bizarre)或“瘋狂”(crazy)的對話有何不同—後兩種談話是精神狀態受到幹擾,使用的每個字都很怪異,出乎意外,卻又有清楚的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