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997 章 各國反應(1 / 3)

第 997 章 各國反應

燕國,不發生事情還好,這一出現狀況,就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薊城之亂,如一陣風一樣向天下諸侯散布。太子平的使者和子之的密使,幾乎是同時行動。齊國,作為東方第一大強國,戰國當之無愧的霸主。

同時又是燕國的近鄰,自然成為燕國兩大勢力拉攏的對象。臨淄城內,該繁榮依然繁榮,這一年的時間,天下風雲變化。可齊國卻穩如泰山。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喜事,卻也在與趙國的戰爭中取得了好處!

齊國大軍,逼迫趙侯最終主動示好。齊王的野心,雖然有,卻沒有秦王嬴駟等人那種雄才大略。齊人也因為其優越的生活條件,安於現狀。臨淄城,恐怕是天下諸侯中,最為安穩的都城。不會受到其他諸侯軍隊威脅,也不會出現大的動蕩。

齊國王宮,最近齊王的心情很好。這是為何呢?原來,遊曆於各大諸侯的儒家大師,孟子又回到了臨淄!要知道,當年因為自己父王不重用孟子,孟子大師可是直接離開了稷下學宮。如今,孟子再次回齊,就說明了對自己統治的認可。

當孟子再一次踏上齊國的土地時,齊王用了最隆重的理解歡迎,還有便是安排進了比當年自己父王安排的還要氣派的府邸,用來表示對孟子的看重。同時,在稷下學宮設立專門的場所讓孟子講學,這一點倒是與其父王一樣。

王宮大內,花園深處。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齊王身穿王袍與孟子並肩而行。孟子,當年入齊,意氣風華,中年模樣。而這番入齊,已經成為一個老者,沒有了當年的鋒芒,卻顯得更加智慧。身穿一套樸素長袍,跟在齊王身邊,一點也不覺得突兀。

兩人並肩,足以顯示齊王對他的看重。孟子這些年,經曆的風雨,的確很多,天下諸侯除了秦國,其他的也都被他走了一遍,在魯國辦學幾年,見到了魯國的衰落,朝政的荒廢。他再一次下定決心,進入齊國,希望在這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因為是冬季,實際上花園中並無多少美景,除了假山,亭台樓閣,鮮嫩的植物卻是沒法看到的。走上一圈,或許是覺得累了。兩人進入涼亭,對麵而坐。內侍們,手腳麻利的端上熱乎乎的茶水和點心。

齊王麵帶微笑,看著自己前麵的孟子:“大師,來我齊國些許時日,不知還適應否?”

“大王,臨淄,老夫不是第一次來了,無需客氣。老夫在外遊曆多年,走過的諸侯,數都數不過來。然則,每次進入臨淄,都能受到禮遇,讓老夫非常欣慰。”

“大師是一代豪傑,大齊禮遇乃是應做之事。大師,在外遊曆多年,想必對天下諸侯有深入的了解,對天下大事有自己的看法!”齊王一步步把話題深入。

孟子端起茶水,輕輕抿上一口。苦笑:“慚愧,雖然老夫遊學多年,然則,卻未能有多少施展的空間,倒是對各大諸侯有些了解!不知大王,問此事有何見教?”

“不滿大師,最近天下風雲變化!秦國在西南,取得巴蜀,向東進攻趙國的中都,西陽,拿下韓國石章。趙韓兩國已經派出使者向秦求和!而魏楚兩國邊境也多有摩擦。風雨欲來,我大齊卻不能袖手!”

“秦國野心,幾十年之前便以暴露,秦乃虎狼之國!這一點,大王心中應該明了的。”孟子大師對秦國的偏見,似乎一直存在:“這些年,山東諸侯合縱抗秦,實際上是好事。然則,各大諸侯,各懷心事,未能同心協力。導致幾次合縱,幾次失敗。損兵折將,打擊士氣。秦國能有今日,與各大諸侯的私心,是分不開的!”

孟子的話,讓齊王一陣尷尬。要知道,兩次合縱,都是齊國先掉鏈子。於是乎齊王轉移話題:“大師,秦國東出,實力增強已成定局。日後自當想辦法應對,而現在,卻有一件棘手的事情!本王想聽聽您的意見!”

“大王但說無妨,老夫知無不言。”

“最近,因為燕王打算把王位傳給相國子之,引起其國內大臣,官員諸多不滿。燕太子平,已經起兵,決心鏟除子之一黨。這個子之,不知大師了解不了解?麵對如此局麵,我大齊該如何應對?”

話題到了這,總算進入正題了!對於燕國的混亂,孟子弟子眾多。消息靈通,他還是有些耳聞的,而且這些天,他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現在齊王問起,也隻是略微沉吟便說到:“大王,其實此事,老夫倒是有一些看法!

先說這個子之,的確,在剛成為燕相的時候,雷厲風行,整頓吏治。讓燕國的形勢變好。也支持燕王的合縱之策,對六國合縱是有貢獻的。然則,此人野心太大,為了逐步掌握燕國的大局,這些年沒少使用手段!

蘇代,鹿毛壽等人。更是成為其幫凶,攪亂燕國官場。若不是他們將三百石以上的官員全部換成了自己的親信。讓太子平感受到了刺骨的寒冷和威脅,老夫以為,燕國還不至於如此大亂!子之等人,枉顧綱常,弄得民心盡失,百姓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