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036 章 兵破宜陽1(1 / 3)

第 1036 章 兵破宜陽1

春耕大典一過,熱鬧還沒散去。秦王嬴蕩的一道詔令便在鹹陽散開:“傳令相國甘茂,負責領兵攻打宜陽,破三川,打通通往王都洛陽的通道。秦王要東進麵見周天子”這樣一個消息,在這個時候傳開。所有人都明白,秦王這是要向天下展現自己赤裸裸的野心了。

對於嬴蕩的命令,朝中大臣有反對,有沉默,更多的卻是支持。隻是這次,嬴蕩沒有啟用公子疾,姚衛國等軍中老將。讓軍中將士多少有些非議。而做為相國的甘茂卻是精神大震。在春耕大典之後,他便以特使的身份出使魏趙兩國。

成為秦丞相不久,在秦國還沒有多少根基的他,知道怎樣在秦國站穩腳跟,那便是赫赫戰功。想想甘茂,不過是楚國一名普通的士子,當年被張儀發現,引薦給了秦王。之後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和張儀等人越走越遠。

雖然在嬴蕩繼位之前,甘茂有一些戰功。可是在秦國,比他戰功卓著的將領多不勝數。就算他現在是相國,身份顯赫。可是,在秦國這個注重戰功的諸侯。也沒多少將領願意買他的帳。甘茂自己清楚,要不是自己助秦王嬴蕩繼位。

張儀,司馬錯的主動離開。自己憑借平定巴蜀的戰功凸顯出來,幾個月的時間,直接成了丞相兼上將軍。權傾朝野,可在秦國這些都是虛的。現在,他需要一場戰功,一次酣暢淋漓的勝利,來奠定自己在秦國的地位。

在秦國多年,甘茂深刻的認識到,無論你有多好的才華,多大的能力。可若沒有戰功,絕對不會得到尊重。當年,變法奇才衛鞅,辯才無雙張儀。若不是一個有河西之戰的勝利,一個有平定巴蜀的戰功。不可能在秦國繼續有所作為。

衛鞅憑借戰功,把秦國老世族的根基撼動,硬生生的把秦國的軌跡改變。而張儀,以戰功,遊走在各大諸侯,卻沒有半點的後顧之憂。甘茂知道,若自己沒有戰功,絕對不會向前麵兩位相國一樣。在秦國廟堂,揮灑自如,指點江山。

現在的秦國,無論是廟堂,還是民間。所有人都在看著,看著這位新上任的丞相。會不會領著秦國取得勝利,還是說他隻是一個繡花枕頭。魏趙兩國同意聯合攻韓之後,春末,鹹陽城戰旗飛揚,戰鼓雷鳴。

十萬秦軍在相國甘茂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直逼韓國宜陽。軍隊從鹹陽出發,出了函穀,直接越過秦韓邊境,軍隊在宜陽城外駐紮下來。甘茂並沒有急著發起進攻,而是命令軍隊休整三日。宜陽,這座城池聽起來都不陌生。

因為它是韓國重要的冶煉之地,韓國的礦山,就在宜陽附近。當年,宜陽其實已經被秦軍占領。可嬴駟和張儀為了大局,主動把這麼一個寶地退還給韓王,與韓國締結了盟約。有了一次被占領的經曆。韓國變得警惕,僅僅宜陽一地,就駐軍三萬。

要知道,這對兵少國弱的韓國來說,可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當然,就韓軍秦國可不會害怕。現在事情壞就壞在,甘茂自己的一番謀劃。他出使趙魏兩國,本來是為了聯絡兩國共同攻韓!他卻沒有想到,在嬴駟病薨之後,山東諸侯的心思其實在悄然改變。

他們一邊應付秦國,一邊卻在暗中活動。在得知秦國準備東出攻打韓國之後,魏趙表麵上答應攻打韓國。暗地裏卻是集結大軍,趕往宜陽支援韓國。就連齊國都出兵數千表明自己的態度,在秦軍到達宜陽之前。宜陽城內外已經有近二十萬聯軍駐紮,是秦軍的兩倍。

事實上再一次形成了五國攻秦的局麵。燕國念在當初的恩情,加上在內亂中損耗過大。並未出兵參與此事。此番對秦的聯軍將領依次為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楚將景翠,趙將肥義,齊將匡章。不過,匡章更多的像是在打醬油。帶的兵馬不足一萬,對各國的聯合會議也不怎麼上心。

這些將領,都是和秦軍打過多次交道的人了,對秦軍的戰力和軍陣之法都非常忌憚。所以在宜陽顯得非常謹慎!這次,各國沒有想著像以前一樣,與秦軍硬碰硬。而是堅決固守宜陽,消耗秦軍銳氣。在宜陽城內外擺成一個三角陣型。

城內是五萬韓軍駐守。魏趙兩國大軍駐紮在宜陽鐵礦的西山,深溝壁壘,防止秦軍突襲礦山,同時策應城內守軍。而在宜陽東北的洛水,楚齊聯軍背靠熊耳山,前臨洛水河穀紮下大寨。隨時可以向西南救援宜陽。幾國大軍形成三角。這樣的好處,相互策應,分散秦軍力量。也避免幾國相互猜忌。

對於這樣的變化,在出征之前,秦王嬴蕩沒有想到,甘茂也沒想到。當甘茂雄心勃勃的領著大軍到達洛水的時候。立馬被這種情況給驚訝到了。這才下令休整三日。這是秦軍在宜陽城外的第二日,士兵們已經把營壘搭建完成。

進進出出無數斥候開始活動,中午時分秦軍大營中軍大帳。甘茂第一次升帳議事,他坐在主位。大帳內卻沒見幾名秦軍老將。多數都是年輕將領,其中白起和魏冉赫然在列。經過在秦軍中多年的曆練。兩人已經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