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習慣
道德習慣是一種社會現象,是與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傾向相聯係的自主化的行為方式。對孩子進行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內容。
父母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道德習慣,主要應抓住兩點:一是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二是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1.要做到誠實
誠實是做人的好品質,是心靈美的一種表現,也是良好的道德習慣之一。
說謊是孩子不良習慣中常見的現象,是由潛在的不良心理因素造成的。心理學上把兒童心理素質分為“無意識”心理階段和“有意識”心理階段。所以孩子越小越不會說謊,之所以編謊話是對講真話產生恐懼或為了達到某種欲望。比如,有的孩子考試不及格怕回家挨打,就謊稱“卷子丟了”或“老師收走了”,這樣有時就能“幸免於難”。還有的家長向孩子提出期末考試若語文、數學都在95分以上,就答應孩子的某種要求,有的孩子因此就把成績篡改了,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雖不是說謊,但也是欺騙的一種手段,同樣是不對的。
如果孩子一次說謊成功,家長沒發現,他嚐到甜頭後,會變本加利,這樣的後果就很難預料。因此,避免兒童說謊,很重要的一個辦法就是家長要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做到“育心育人”。
“要正人,先正己”。家長要嚴格要求自己,父母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都要言必行、行必果。家長以身作則,不哄騙孩子,有錯勇於承認,特別是在孩子麵前,心胸坦蕩贏得孩子的信賴,讓孩子能正確對待過錯,消除不良心理。
同時家長要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養成他們誠實可信的品行。有些家長這樣問孩子:“你可別撒謊,你說的是真話嗎?”如果孩子是誠實的,這樣的問話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其心理發生不良變化,從埋怨、委屈逐步發展到不服,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長與子女之間的相互信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問題。
2.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提高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是美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孩子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隻有多采用直觀的感性材料開展對孩子辨別是非的教育,效果才會明顯。除了家長的正麵灌輸外,還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實踐。有時孩子對家長的指教表現出不信任和不滿足的情緒,往往就會自己實踐看看到底結果怎樣,於是會幹出一些毫無意義甚至有害他人的調皮行為。這種情況光靠阻止是不行的,隻有疏導,讓孩子明白自己實踐行為的意義。
家長要在培養孩子優秀的道德品質上下工夫,這才是孩子在複雜的環境中能分辨大是大非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