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孩子磨蹭拖遝的習慣
天天快上小學了,可還是個讓人心急的“小磨蹭”,做起事來總是慢吞吞的。從吃飯穿衣,到畫畫兒、寫字、做遊戲,他的作業永遠不能按時做完,常常忘掉該做的事情。每當需要為某事作好準備時——上學、上床、洗澡、去親戚家,如果父母不衝天天大叫“現在,現在就做”!他是決不會準備好的。
對此,天天的父母也很犯愁,曾特意帶著他向專家請教,問天天是不是腦袋笨。
對於像天天這樣做事磨蹭的孩子,父母們還可能會這樣想:“這個孩子為什麼做每件事都磨磨蹭蹭的?他是不是從我這裏遺傳了拖遝的基因?因為我做事就是那樣的。”或者“我們家沒一個人做事拖拖拉拉,這孩子怎麼會這樣呢?”
其實,拖遝隻是一個習慣,並不是一個人的個性特征,也不是性格缺陷。家長在著手幫助孩子改掉這個毛病時,必須讓孩子知道這一點:拖遝是我們都可以改變的習慣。
現實生活中,愛磨蹭的孩子的確是很常見的,但除了極少數外,通常並不是因為孩子“腦袋笨”造成的。就拿天天來說,當專家對他進行麵對麵的觀察和測試後,發現他的智力在同齡中屬於中等水平,而且通過對他進行多項非智力因素的測查,證明孩子的發展都不差。
造成孩子做事慢的因素通常有兩個:一是孩子“手笨”,即做事情時,動作不熟練。由於孩子的神經、肌肉活動不夠協調,同時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導致他做事比較緩慢;二是孩子的時間觀念差,做事情缺乏緊迫感。也就是常說的“慢性子”。孩子的時間概念通常要到五歲左右才開始形成,而大約在八歲以後才逐漸穩定。
此外,孩子的磨蹭行為還可能與爸爸媽媽自身的行為有關。有的家長平時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書報,有的家長也會因疲倦或懶惰做事拖時間,這些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容易使孩子養成注意力不集中、辦事拖遝等不良習慣。因此,家長不妨先自我檢查,為孩子做個榜樣。
怎樣才能糾正孩子磨蹭的壞習慣呢?我們給家長的建議是:
1.如果孩子愛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辦法鍛煉他的動手能力,幫助孩子提高動作的熟練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遊戲,如比賽看誰穿衣服快,看誰洗澡快、看誰刷碗快等。通過這些比賽,家長可以隨時教給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務的技巧,教給孩子如何提高效率、安排時間等。這些遊戲玩多了,孩子可能覺得沒趣,這時,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來鼓勵孩子繼續做下去。
2.如果孩子愛磨蹭是由於時間觀念差造成的,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珍惜時間的觀念。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時間是非常寶貴的,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要他們懂得珍惜,不要隨便浪費。
著名的德國無機化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道夫·馮·拜爾,曾在他的自傳裏提到母親對他一次最深刻的教誨,便是要他珍惜時間。阿道夫·馮·拜爾說,那是在他過十歲生日的時候。德國人通常把生日看得很重要,每次都會隆重地慶祝一番。拜爾遇上一年才能過一次生日,非常興奮。在生日的前一天,他徹夜難眠,整個晚上他都在想著明天父母會送給他什麼樣的禮物,會怎樣熱熱鬧鬧地給他過生日。但是,第二天起床以後,他發現父親還是老樣子,一吃完早飯就拿起書在苦讀,好像根本就不記得他的生日似的。而母親呢,在吃過早飯之後,就帶著他去外婆家消磨了一整天。回家的路上,拜爾鬱鬱寡歡,一臉不高興。母親知道他的心事,就耐心地跟拜爾說:“在你出生的時候,你的父親還是個大老粗,沒有什麼文化,現在你長大了,他要抓緊時間學習知識,他想和你一起努力,一塊參加考試。媽媽不想因為慶祝你的生日就耽誤爸爸的學業,相反媽媽也希望你學會珍惜時間,好好學習,我們都要為明天豐富多彩的生活盡心盡力才行呀!”媽媽的這番教誨讓拜爾頗有感觸,他後來還把媽媽的這番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說:“這是十歲生日時,母親送給我的一份最豐厚的生日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