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位,竭力勸說孫權,要把南郡這個地方讓給劉備,好讓劉備站穩腳跟,與東吳一起抵禦曹操。孫權接受了魯肅的建議,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借荊州”。
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元封五年),全國被分為十三州,荊州刺史部作為十三州之一,隻是中央監察機構的一個分支。到了公元前1年(漢元帝元壽二年),朝廷將刺史改為牧民之官,即開始擁有了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行政權力,而地方政權遂演變為州、郡、縣三級製。東漢末年,劉表出任荊州刺史,將州治移到襄陽,但人們習慣上還是有江陵城就是荊州城的概念,無論是東吳南郡太守周瑜屯據,還是劉備求“借”,指的都是以占據這座城池為標誌進而全麵控製對荊州的領轄權。
荊州居東吳的上遊,劉備在荊州對東吳是一個大的威脅。如果把劉備的勢力趕出荊州,那麼東吳不僅鞏固了長江中遊,還能向巴蜀發展,然後以整個南方與曹操的北方對抗,進而統一中國,因此孫權一直在等待機會收回荊州。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冬,魏軍主力在漢中和劉備作戰,駐守荊州的關羽積極配合劉備的行動,親率主力進攻魏軍占據的樊城和襄陽,雖然取得了水淹七軍的輝煌戰績,但後方空虛。孫權於是任命呂蒙為大都督,率軍隱蔽前出,進至尋陽(今湖北廣濟東北),把精銳士卒埋伏在偽裝的商船中,令將士身穿白衣,化裝成商人,募百姓搖櫓劃槳,晝夜兼程,溯江急駛,直向江陵進襲。駐守江防的蜀軍士兵被偽裝的吳軍所騙,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虜。江陵城內空虛,陷入混亂,糜芳獻城出迎,東吳奪回荊州。
3. 殺關羽
217年(建安二十二年)魯肅病逝,取代他的呂蒙認為關羽“居國上流,其勢難久”,建議孫權盡早謀取關羽。
兩年後,一個機會終於擺在了東吳麵前。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5月,劉備占領漢中,又遣軍攻占房陵(今湖北房縣)、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等地。這個勝利大大地鼓舞了關羽,以為北伐的時機成熟。7月,關羽留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率大軍向曹魏樊城、襄陽方向發動進攻。呂蒙得到情報,便向孫權提出了一整套襲取荊州的作戰方案。孫權也認為,經過了將近十年的鞏固和發展,東吳不僅牢牢地控製住了既得地區,而且還一直向南延伸,基本上占領了嶺南大地,於是及時采納了呂蒙的方案,做好了戰鬥準備。
曹操接到樊城守將曹仁的求救信,立即派於禁、龐德帶兵救援。於禁、龐德的援軍到了之後,曹仁讓他們屯兵在樊城北麵平地上,和城中互相呼應,使關羽沒法攻城。卻不料連綿大雨,漢水暴漲,水高五至六丈,關羽借機領水軍攻擊。於禁投降、龐德被殺後,曹仁繼續堅守樊城。關羽以偏將攻襄陽,自己親自攻打樊城,並於樊城北布下陣地,以防北方曹軍援兵。
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位,竭力勸說孫權,要把南郡這個地方讓給劉備,好讓劉備站穩腳跟,與東吳一起抵禦曹操。孫權接受了魯肅的建議,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借荊州”。
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元封五年),全國被分為十三州,荊州刺史部作為十三州之一,隻是中央監察機構的一個分支。到了公元前1年(漢元帝元壽二年),朝廷將刺史改為牧民之官,即開始擁有了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行政權力,而地方政權遂演變為州、郡、縣三級製。東漢末年,劉表出任荊州刺史,將州治移到襄陽,但人們習慣上還是有江陵城就是荊州城的概念,無論是東吳南郡太守周瑜屯據,還是劉備求“借”,指的都是以占據這座城池為標誌進而全麵控製對荊州的領轄權。
荊州居東吳的上遊,劉備在荊州對東吳是一個大的威脅。如果把劉備的勢力趕出荊州,那麼東吳不僅鞏固了長江中遊,還能向巴蜀發展,然後以整個南方與曹操的北方對抗,進而統一中國,因此孫權一直在等待機會收回荊州。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冬,魏軍主力在漢中和劉備作戰,駐守荊州的關羽積極配合劉備的行動,親率主力進攻魏軍占據的樊城和襄陽,雖然取得了水淹七軍的輝煌戰績,但後方空虛。孫權於是任命呂蒙為大都督,率軍隱蔽前出,進至尋陽(今湖北廣濟東北),把精銳士卒埋伏在偽裝的商船中,令將士身穿白衣,化裝成商人,募百姓搖櫓劃槳,晝夜兼程,溯江急駛,直向江陵進襲。駐守江防的蜀軍士兵被偽裝的吳軍所騙,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虜。江陵城內空虛,陷入混亂,糜芳獻城出迎,東吳奪回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