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節(1 / 2)

會帶著皇上進祭壇拜祭大齊的列祖列宗,祭壇的門會在哀家和皇上進去之後被關上,而你們再這之前必須安排好人在裡麵接應,隻要門一旦關上……”

熹貴妃說到此,緩緩舉起了自己留著長長指甲的手,在自己的脖頸處做了一個劃過去的東西,然後,慢慢垂下了手臂,幽幽一笑:“想必,各位大臣都應該懂哀家的意思才是。”

大臣們自然懂,他們怎麼能夠不懂?現在他們是腸子悔青了也沒有用了,因為他們很清楚,若是她們不按照熹貴妃的交代辦事,他們將會麵臨著怎樣的一個下場。

半個時辰之後……

隨著這些大臣緩緩走出了熹貴妃的寢宮,哪一個都是唉聲嘆息的,他們開始隻是以為,熹貴妃想要從權,怎麼也要給大齊的江山留下一股皇脈的延續,可是他們沒想到,如今的熹貴妃已經偏執的幾近瘋癲。

可是他們麵對這樣的熹貴妃已經早已無能為力,現在他們多希望能夠有一個人敢出來和熹貴妃對峙,但是很可惜……

一個都沒有。

熹貴妃眼看著那些大臣走出了自己的寢宮,明明知道他們是那麼的不甘心不情願,卻還是幽幽的笑了。

在她看來,這就是權力的能耐,它可以讓你不顧任何人的感受,輕易的淩家於所有人之上,它可以讓你站在高處俯視眾生,它甚至是可以給你一切你想不到的榮譽感。

多少年了?

熹貴妃臉上的笑意從得意慢慢變成了狠厲,她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秀女走到了今天這步,到底用了多少的時間她不清楚。

但她現在唯一清楚的是,她將再也不用看著別人的臉色生活,她終於做到了人上人!

第四百七十一章 姐就是借屍還魂,你咬我?

在大齊,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因為每年過了初春便是莊家養殖的日子,為了能夠保佑今年能夠風調雨順,所以年年到了今天,百姓們都會自己在家的門口放鞭炮。

大齊的祖先是一位仁君,他覺得祈天的事情不應該交給百姓去做,應該是作為天子的自己去向天祈福,向大齊世世代代的祖先祈福,所以每到每年的今天,大齊的祖先總是會出宮祭祀,為大齊的百姓祈禱一年的風調雨順。

久而久之,這個習慣便延續了下來,所以每年一到今天的這個時候,便是大齊最為熱鬧的時候,哪怕是過年關也沒有現在這般的景象。

早晨的太陽不過是才剛剛升起,街道的兩邊便是已經站滿了百姓,在侍衛的攔截下,他們有條不紊的一排排肩並肩而站,等待著一會能夠看見皇上的馬車路過此處。

在街道盡頭的廟會處,各處寺廟裡的僧人,已經自主的走出了自己的寺廟,算是回饋皇上為百姓祈福的善心,他們會站在這裡為皇上唸誦上一整天的祈福經。

如此重要的日子,自然是少不得大齊的幾大元老,雖然他們一直都被軟禁在了自己的府邸之中,但是熹貴妃為了能夠不引起百姓的揣測,特意提前派出士兵將他們從各處的府邸接了出來,直接送到了祭祀的主場門口。

大齊的祭祀場外,實則是一處巨大的空場,按照規矩,提前先到的幾大元老,是需要坐在偏東的位置上,他們並不能進祭祀的大殿,隻得在外麵坐著。

濮陽元老走下馬車的時候,其他的幾位元老也已經到場了,他們見彼此雖氣色不是很好,但起碼都還平安,不禁在心裡鬆了口氣,心照不宣的點了點頭。

他們如今的年歲已經大了,經不起如何的折騰了,雖然他們總是覺得今日祭祀的氣氛有些詭異,但他們清楚,無論熹貴妃想要如何作妖,都不是他們能夠阻止的了。

想到此處,幾位元老級別的人物不禁有些淚顏,因為他們怎麼都沒想到,他們會有招一日親眼目睹大齊斷送在一個女人的手上。

濮陽元老自然是和幾位其他的元老想的不太一樣,他並沒有像是其他元老一般露出一副杞人憂天的表情,而是從坐在了椅子上開始,便是不停的左右張望著,似乎是在等著什麼,又像是在期盼著什麼。

辰時三刻。

“皇上駕到——皇太後駕到——!”

隨著一聲聲太監的高呼,一輛長長的車隊在手拿長刀的士兵們得護送下,緩緩抵達了祭祀場。

已經提前抵達祭祀場得官員們站直了身子,元老們則是紛紛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在馬車門緩緩開啟的一剎那,在場的百姓,官員,像是海浪一般起起落落的跪下了身子。

從遠處一看,均是一片黑漆漆下跪的人海很是壯觀。

熹貴妃今日穿戴的很是莊重,頭上戴著金絲攢珠髻,綰著五鳳掛珠釵,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的拖地長裙,大朵大朵的牡丹花開於裙下。

本就是一雙丹鳳三角眼,今日卻化了一雙柳葉吊梢眉,雖看似傾國傾城,但卻又透著一股冰冷而又犀利的味道。

而走在她身邊的長孫明月倒是淡然的多,他不但沒有穿著龍袍,更是簡單的穿了一身的素白長袍,蒼勁有力的圖騰順著他脖頸處的鈕釦一直蜿蜒過腰際,墨色的長髮高高束起,露出了一張謫仙般得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