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連破十部(2 / 2)

然而,雲長卻靈魂來自後世。

哪怕明知這些鮮卑俘虜是不穩定因素,卻也不可能坐視臧旻屠殺俘虜。

為此雲長不得不再三進諫。

首先雲長認為殺俘不詳,曆朝曆代殺掉俘虜的將領幾乎無人能夠善終。

其次雲長認為大軍在草原奔襲,缺乏運輸糧草的後勤部隊。

這些鮮卑人,哪怕是那些老弱婦孺都可以騎馬驅趕牛羊,如果征用這些鮮卑人為輜重兵,必定能夠極大緩解漢軍運輸糧草的壓力。

畢竟,哪怕掠奪來了很多牛羊、馬匹,在草原上也需要有人運輸。

假如讓大軍隨行攜帶,不僅會拖累騎兵行軍速度,還有可能錯失戰機,讓慕容部落提前得到消息。

那個時候,縱然漢軍抵達慕容部落,想要將其擊潰恐怕也並非易事。

其三,雲長認為漢軍遠征塞外兵力不足,不若以鮮卑人婦女老弱為人質,驅趕青壯匈奴為先鋒,既可以擴大自身兵力,又能完美安置這些俘虜,可謂一舉兩得。

為了服臧旻接納這個建議,雲長甚至為鮮卑人立下了十分苛刻的規矩。

凡為先鋒鮮卑俘虜者,愚敵怯戰者斬其所有家眷,若鮮卑俘虜敢在陣前倒戈,則殺盡鮮卑老弱婦孺。

有了這種嚴厲的軍令,隻要鮮卑人仍舊顧念部落族人,叛亂的可能性就微乎極微。

這倒並非雲長冷血,他這麼做反而是為了救下鮮卑俘虜的性命。

事實也的確如此。

雲長的建議終於打動了臧旻,將鮮卑青壯編入先鋒軍,又派遣軍隊押解鮮卑老弱婦孺驅趕牛羊戰馬。

不過在臨走之前,臧旻卻私下給雲長一道命令:“若遭遇鮮卑部落,則以鮮卑青壯為先鋒,待其傷亡慘重以後再派兵收割戰果。”

“否則攻破鮮卑部落就納其青壯為卒,長此以往鮮卑青壯俘虜數量甚至會超越漢軍,必成禍患。”

雖然從本心來講,雲長並不希望把鮮卑青壯當作炮灰。

可理智告訴他,臧旻這種做法沒錯。

草原上的鮮卑人要遠遠多於漢軍,利用鮮卑族人固然可以威脅鮮卑青壯為己用,卻也必須防止鮮卑青壯反噬主人。

一旦軍中鮮卑青壯總人數太多,難保他們不會發生叛亂。

那麼利用戰爭消耗這些鮮卑青壯,不僅能夠幫助漢軍攻破一個個鮮卑部落,還可以不斷消耗這些鮮卑青壯。

如此,就算沿途不斷收攏鮮卑俘虜,這些俘虜也掀不起多大風浪。

“將軍,前麵又有一個鮮卑部落,總人口不足兩百。”

縱馬行軍半日,向導再次準確找到了一個型鮮卑部落。

雲長先是派人偵察到鮮卑部落詳情,而後驅趕兩百鮮卑俘虜發起進攻,很快就攻破了這個型鮮卑部落。

不得不,以鮮卑人進攻其餘鮮卑部落,效果遠遠比漢軍自己動手更好。

麵對同樣的鮮卑人,型部落隻要感覺抵擋不住,就會毫不猶豫舉族投降。

可是麵對漢軍的時候,除非到了最後關頭,鮮卑人絕對不會投降。

就這樣,雲長再次收編了五十餘名鮮卑青壯為先鋒,其餘人全被臧旻派人集中看管。

雲長則帶著逐漸壯大的隊伍,繼續朝著慕容部落方向趕去。

連續八日,雲長率領先鋒軍攻下十個鮮卑部落,其中大的部落有近千人,的部落隻有十幾人。

十個鮮卑部落為漢軍貢獻了無數牛羊戰馬,先鋒軍也由最初的五百增加到了一千兩百人。

至於臧旻帶領漢軍押解的鮮卑俘虜,已經有六千餘眾,行軍速度卻是被大大拖累。

由於雲長率領鮮卑青壯攻無不克,到了後來甚至不用漢軍親自動手,鮮卑青壯就會攻下一個個部落。

輕鬆得到如此多的功勞,也不由讓許多將領眼紅,不少漢軍將領都紛紛請戰,想要成為先鋒軍將領,撈取戰功。

本來被眾人敬畏的關羽,也逐漸遭人嫉恨起來。

“兄長,我聽不少將領都建議撤換先鋒官,另外派人當做先鋒。”

關雄騎在馬上,有些憤憤的對著雲長道。

“試問除了兄長,還有何人能夠懾服這些桀驁的鮮卑人?”

正如關雄所言那般,這些鮮卑青壯之所以如此規矩,固然有自己族人成為人質的緣故。

然而在戰場上宛若魔神降世的雲長,卻也極大懾服了這些鮮卑青壯,讓他們不敢生起任何異心。

假如真的更換先鋒主將,這些鮮卑青壯不見得會聽話。

“以將軍之智,料想不會做出臨陣換將之事,此事你休要再提!”

雲長卻是嚴厲喝止了關雄的抱怨,反而將視線放在了前麵鮮卑青壯身上,眼中露出些許憂慮。

“鮮卑降卒多於漢軍,這可並不是什麼好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