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馬騰請降?”
皇甫嵩三人聞言,眼中都露出亮光,臉上已是露出欣喜之色。
這次羌人的大規模叛亂,才開始乃是由北宮伯玉以及李文候主導,後來卻是由韓遂、邊章作為叛軍領袖。
不過就在中平四年,韓遂殺掉邊章及北宮伯玉、李文侯,獨攬大權。
後來馬騰也參加叛亂,二人雖然名義上推舉王國為領袖,王國實際上卻形如傀儡,不久便被廢除。
從此以後,羌人叛軍內馬騰、韓遂實力最強。
如今馬騰、韓遂上表請降,隻要安撫住了這兩人,則羌患可平,涼州可定。
正是知道這些,皇甫嵩等人才會麵露喜色。
“刺啦!”
然而,關羽接下來的舉動,卻讓三人目瞪口呆,甚至有些手足無措。
隻見關羽拿起兩份表文,直接將其撕成碎片,而後把表文碎片扔的到處都是。
“大將軍為何如此?”
盧植見狀急忙上前,滿臉不可置信。
如果接受了二人投降,讓韓遂、馬騰駐守涼州,雖說朝廷實際上不能統治涼州,卻也暫時解決了羌患。
起碼在韓遂、馬騰駐守涼州期間,羌人基本不會再度叛亂。
如此一來,朝廷就不用再耗費巨額錢糧,遠赴涼州平定叛亂了。
隻是關羽毫不留情撕碎表文的舉動,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決心,那就是不接受二人的投降請求。
關羽看著驚愕的眾人,卻是忽然說道:“難以平定的其實並非羌人叛亂,而是人心啊。”
關羽深知羌患危害,翻閱了很多與此有關的史料,並且和賈詡、荀彧討論再三,結合中國後世對待少數名族的策略,這才製定出了平定涼州之策。
百餘年來,由於西羌叛亂的緣故,不知消耗掉了大漢多少錢糧。
東漢最終走向覆滅,也的確和羌患脫不開關係。
關羽也曾思考過,羌患為何如此難以解決?
同樣是遊牧民族,為何匈奴依附漢室以後,卻能與漢朝之間保持長久的和平?
經過和賈詡、荀彧深入探討,關羽才知道,匈奴與羌人雖然都是遊牧民族,但他們的政治體製,卻有很大差異。
匈奴是個相對統一的民族,單於在這個民族裏麵,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威望。隻要漢室能夠控製單於,就能保證匈奴不會叛亂。
甚至於,漢室還經常以冊封單於的名義,挑起匈奴內亂,不停削弱他們的實力。正是因為這個緣故,自南匈奴附漢,終東漢一代,匈奴都沒有成為邊疆之患。
然而,羌人卻並沒有統一的政權。
他們大大小小部落無數,各自為政,但是又會有些聯係。有一些羌人部落,還會相互仇殺。
麵對這樣鬆散卻又有組織的羌人,漢室卻找不到一個控製對象。
拉攏了這個部落,其餘羌人部落又造反了,剿滅了這個叛逆,漢王朝的盟友羌人部落又開始作亂。
鬆散的羌人部落,注定了平定羌患將是曠日持久的難題。
想要消滅羌患,與其陷入無邊的戰爭泥沼,還不如以羌製羌。
這裏的一羌製羌,可並非像漢王朝那般,隻是拉攏某些部落,前去消滅其餘部落。
關羽是想要扶持幾位羌人部落首領,幫助他們不斷擴充實力,消滅其餘部落。
隻有改變羌人部落遍地開花的場景,把羌人聚集在一起,擁有統一的政權與領袖,才能方便控製與管理。
當然,這樣也可能養虎為患,無法保證整合各部落勢力以後,變得強盛的羌人首領再度叛亂。
然而,相比起遍地開花,剿之不盡的羌人部落,統一的羌人部落反而更容易消滅。
就好像後世日本侵華戰爭,老蔣麾下兵馬眾多,相比紅軍裝備也更精良,不少士卒也都有心報國殺敵。
日本軍隊麵對老蔣部隊,卻並不害怕,因為隻要大戰役獲勝,就能取得決定性戰果。
可惜麵對四麵開花的紅軍,日本人卻被弄得焦頭爛額,剿之不盡,被牽製住了極大精力。
如果給日本人選擇,或許他們更願意紅軍聚集成一支隊伍,雙方進行一場決定勝負的會戰,而非與其打遊記。
再比如曆史上的曹操平定涼州。
曹操麵對馬超、韓遂的時候,哪怕並未占據上風,在得知羌人大軍不斷來援以後,諸將全都心中驚懼,曹操卻不驚反喜。
用曹操的話就是:羌人援軍雖眾,卻人心不齊,更容易被擊破。
假如那些羌人部落分散涼州各地,曹操尚且不容易遠赴千裏,一一征討。
他們聚集在一起,反而更容易平定叛亂。
毫無疑問,曹操擁有遠超常人的戰略眼光,更有侵吞天下、掃除羌人諸部落的信心。
關羽如今,正是想要效仿曹操,卻比曹操更加主動。
他不僅要將羌人部落聚集在一起,還要收服羌人部落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