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大型活動(3)(2 / 3)

〔奧運會申辦活動麵麵觀〕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曆經百年滄桑,已發展成為人類偉大事業的一部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已遠遠不再是單純的世界體育盛會,而是一項具有深遠影響,廣泛涉及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各領域的重大國際活動,在促進世界和平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方麵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對奧運會的舉辦日益重視,都為能在自己的國家舉辦奧運會而感到自豪。翻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曆史,人們看到,除美、英、法、德4個國家舉辦過3屆或2屆奧運會外,其他為數不多的國家都隻爭取到一次充當奧運會東道主的機會,而奧林匹克大家庭中更多的成員尚未獲此殊榮。為獲得奧運會主辦權,不少國家和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進行了艱苦的努力。特別是第23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後,點石成金的尤伯羅斯創造了首次由民間承辦奧運會並贏利上億美元的奇跡,更使許多國家受到鼓舞,躍躍欲試。許多國家抱著為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為人類的共同理想——奧林匹克運動做貢獻的美好願望,抱著開拓政治,振奮民族精神,發展經濟,吸引遊客,促進體育事業,改善城市麵貌等種種動機,紛紛加入了奧運會競辦者的行列。為爭取到奧運會主辦權,各國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圍繞爭奪奧運會主辦權的競爭日趨激烈。

激烈競爭的結果,往往是“一家歡樂幾家愁”。投票決定奧運會主辦城市的國際奧委會會議曆來為世界所矚目。投票結果一旦宣布,獲得主辦權的城市的人民歡喜若狂,湧上街頭,慶祝自己的勝利,而落選者則頗有幾分沮喪,或承認失敗而放棄,或鍥而不舍,寄希望於未來。競辦奧運會的過程,實際上已成為奧運會開幕前另一種真正高水平的“競賽”。

〔申辦奧運會的因素〕

盡管有人不太願意承認體育運動與政治和經濟的關係,更不情願用“金錢”去玷汙聖潔的奧林匹克理想,但事實證明,政治和經濟確實是影響奧運申辦的重要因素。

日本在1952年曾申請主辦1960年的第17屆奧運會,遭拒絕後又於1956年再度申辦第18屆奧運會,並於1964年在東京成功地舉辦了這屆奧運會。日本申辦奧運會完全是出於其自身政治以及經濟上的需要,達到向全世界展示戰後新日本形象的目的。政治上,日本力圖通過主辦奧運會抹掉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給世人留下的惡劣印象,同時向世界介紹日本戰後實現的從天皇製到君主立憲製的政治改革和推行的和平民主政策。經濟上,日本經曆戰後十多年的恢複期,已經開始複蘇,初具實力,麵臨高速發展和騰飛的重要關頭。日本抓住舉辦奧運會這一重要契機,不惜耗費30多億日元,在東京修建了一批體育場館,並大力發展鐵路、機場、港口、公路,修建了羽田機場和著名的鐵路新幹線。這些設施為日本經濟的發展和與外部的交流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更重要的是,這屆奧運會,刺激了日本本國產品的生產開發和競爭,為日本經濟的飛躍起了催化劑作用。日本申辦奧運會的初衷主要是出於政治和外交上的考慮,向世界展示新日本形象,達到振奮國民精神的目的。日本舉辦東京奧運會不但達到了上述目的,而且還為日本60年代的經濟騰飛打下了良好基礎。事實證明,日本人為這屆奧運會所耗的巨資是完全值得的。

南朝鮮的漢城申辦1988年第24屆奧運會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要實現“開拓政治,繁榮經濟,振興體育”的三大目標,為其打開走向世界之路。60年代初,南朝鮮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很快。80年代初,南朝鮮的出口總額已突破200億美元,成為亞洲經濟的“四小龍”之一。與高速發展的經濟相比,南朝鮮的政治影響和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則很有限。為提高國際地位,獲得國際社會更多的承認,南朝鮮仿效一水之隔的日本,決心申辦1988年的第24屆奧運會。在申辦獲得國際奧委會批準後,南朝鮮人喜出望外,雄心勃勃,抱定“無論如何要使大會成功”的決心,立誌要把第24屆奧運會辦成曆史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組織最好的體育盛會。為此,南朝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耗資30多億美元,克服了國內外政治上的不利因素,進行了精心籌備。這屆奧運會的成功舉行也確實使南朝鮮實現了其最初的目的,在政治和經濟上受益匪淺。正如國際奧委會委員、漢城奧運會組委會副主席金雲龍所說的那樣:“奧運會引起了全世界對我們的注意,使我們擴大了同許多國家——包括社會主義國家的交往,出現了新的體育、文化和外交聯係,開辟了一些新的航線,加強了經濟關係。”事實也正是如此,前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正是在漢城奧運會後陸續與南朝鮮建立外交和商務交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