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蒼茫,陝西巡撫衙門,門上掛著的燈籠隨風微擺,有氣無力,破敗的圍牆上雜草叢生,衙門大門朱漆斑駁,一派頹喪之氣。
衙門後院一間書房內,燈火通明,一位身披布袍的清瘦中年文士眉頭緊皺,正在看著桌上的公文。
良久,文士才放下手上的東西,發出一聲長歎。
流賊張獻忠率軍連破太湖、 蘄州、 黃州等地,縱橫湖廣,斬明將潘可大等四十餘人。明軍大敗,損兵六千餘。流賊率軍乘勝東取和州、含山等地。
雪上加霜的是,後金韃子征服朝鮮,其掣肘之患消除,可以專心對付大明了。
“內憂外患,國事難為啊!”
依靠“清屯充餉”,終於是糧草充足,也令陝西官兵,煥然一新,在剿滅流寇上,終於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區區一個陝西,又怎能代替得了大明天下?
這位中年文士,自然就是簡在帝心的陝西巡撫孫傳庭了。
此刻的孫傳庭,雖然兵鋒正盛,取得了一係列的大勝,但這位封疆大吏的心裏,卻沒有任何的誌得意滿,反而是滿滿的不安和焦躁不安。
三月以來,新的兵部尚書楊嗣昌上任,這位前陝西三邊總督楊鶴的兒子,官場新貴甫一登場,便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的圍剿大計,並得到崇禎皇帝的準允,得以推行。
增兵12萬,步兵74000人,馬兵36000人,增加餉銀280萬兩,采取均輸、溢地、寄監學生事例、驛遞四個途徑。崇禎帝在他的建議下,向民眾加派剿餉和練餉。
280萬兩餉銀,讓看起來完美無缺的“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的戰略計劃,似乎並不是那麼靠譜。
朝廷疲憊,民生凋敝,百姓嗷嗷待哺,280萬兩餉銀向百姓征收,豈不是要把窮苦無依的百姓推向流賊?
外有韃靼,內有流寇,國無寧日,大明朝廷,困矣危矣。
“大人,孫副將求見。”
親兵進來稟報,孫傳庭不由得眉頭一皺,搖了搖頭。
“這個孫枝秀,真是拿他沒有辦法。讓他進來吧。”
孫枝秀帶著王二,忐忑不安地進了後堂。他讓王二在房外等候,自己心驚膽戰地進了書房。
孫傳庭軍令嚴苛,突然下令抓人,孫枝秀也是無可奈何。而且,他最恨流寇,偏偏王泰牽扯其中,是以盛怒之下,拂袖而去。
王二在他門前跪了半天,他無奈之下,見了王二,聽了他的解釋,覺得王泰情有可原,便動了心思。
換做是他,那般情況之下,或許他做的還不如王泰。
等到了大獄,看到的一幕驚心動魄,這才相信了王泰的無辜。
“孫副將,你拿了王泰多少銀子,為他這樣上下奔走?”
剛一進屋,孫傳庭就給了孫枝秀一個下馬威。
“回大人,上次是二十兩,這次是五十兩,不過末將沒收。”
孫枝秀倒是沒有隱瞞,原原本本說了出來。
“這倒是奇怪,你沒收銀子,是怕我怪罪下來嗎?”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王泰是托末將求見大人,末將不能辦事,自然不能收其錢財。”
孫枝秀的話,讓孫傳庭不由得一愣。他還沒有審王泰,王泰卻自告奮勇,這真是咄咄怪事。
想起那日王家莊練兵場上所見,又想起女兒的話語,孫傳庭不由得心裏一動。
“你在城中賣平價糧,是不是也和王泰有關?”
(本章未完,請翻頁)
“回大人,正是。王泰說過,奸商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最後苦的還是天下的百姓。王泰在地方上墾荒賑民,安置流民無數,還請大人給王泰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