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請戰(1 / 3)

自春夏之交以來,不知不覺之間,«中原日報»的文風一變,由大明國內的關注點,一舉轉移到了關外,轉移到了明清兩地的戰事和曆史上去。

自“針砭時弊”“春秋大義”的慷慨激昂之後,報紙的節奏明顯加深,“華夷之辨”、“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深入人心,更加尖刻,殺人誅心。

早上,剛一進軍營,李定國就被牆上的大字報給吸引住了。

“崇禎十年五月,韃子第四次入塞,奴酋黃太吉第二次攻入長城,突入長城獨石口,七月,在延慶大敗明軍,八月,東虜大軍猛攻昌平,遍蹂京畿,曆時四個多月,時稱“丙子之變”,克16城,俘獲人口、牲畜共179820 。東虜撤軍時砍木書,題寫“各官免送”四字,“豔服乘騎,奏樂凱歸”,以辱明軍。宣大總督梁廷棟與兵部尚書張鳳翼懦怯不敢戰,自知死罪難逃,每日服食大黃取瀉求死。”

崇禎十年五月,自己不跟著張獻忠,正在攻城略地嗎?想不到這個時候,韃子正在關內燒殺搶掠,和自己正在幹著幾乎同樣的事情。

李定國臉上微微一紅,趕緊看了看周圍,幸好眾人都看得仔細,沒人關注到他。

李定國定定神,繼續看了下去。

“崇禎十一年九月,韃子第五次入塞。奴酋多爾袞、嶽托為主將,繞道蒙古,從密雲東麵的牆子嶺、喜峰口東麵的青山口,突破長城要塞,一路南下。是役,東虜入關達半年,深入二千裏,攻占三州、五十五縣,二關;殺明總督二、守備以上將吏百餘人;俘獲人畜四十六萬餘、黃金四千餘兩、白銀九十七萬餘兩。大明百姓所遭受的苦難和財產損失無可計量。時稱“戊寅之變”……”

人畜!

東虜俘獲百姓,對待猶如畜生一般,也難怪是俘獲“人畜”了。大明百姓之遭遇,可謂淒慘矣!

朱元璋的這不肖子孫,把國家治理成了這樣!

大明朝的這些貪官汙吏,欺上瞞下、隻知道斂財,節操碎一地!

欲壑難填的豪強官紳,冷酷貪婪,紙醉金迷,良心都讓狗吃了!

無惡不作、惡貫滿盈的東虜群盜,燒殺搶掠,凶殘暴虐,罪行累累,罄竹難書!

到底是解民倒懸、替天行道的義軍,還有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流寇,天日昭昭,青史自有後人評說。

“被劫掠關外漢人的遭遇淒慘無比。漢人被滿東虜劫掠到塞外即成奴隸,遭受非人虐待,大量自殺的漢人,不下10餘萬人……”

“嗚呼,可憐我泱泱中華,天朝上國,卻被此蠻夷小族如此欺淩,堂堂中華國威何在? 堂堂漢人血氣何在? 那些在被擄掠關外、手無寸鐵的漢家百姓,他們被東虜殺戮虐待,鮮血淋漓,屍橫遍野,天理何在? ”

李定國悠悠歎了一聲,胸中自有一股怒氣升起。

韃子燒殺搶掠,殘忍冷血,死傷的大明百姓何止千萬,大明官軍何在?

各官免送、豔服乘騎,奏樂凱歸、自服大黃求死……

韃子固然凶殘,可他們惡心的,又豈是那些毫無血氣的官軍? 他們羞辱的,是千千萬萬的漢家子弟!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難道隻是一句笑話嗎?

是可忍,孰不可忍!

周圍觀看的將士們,許多人都是發出一聲歎息,許多人怒目圓瞪,心中的怒火迅速被點燃。

“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皆有痛擊虜寇,收複關外中華故地之決心! 血債隻有血來償,唯有上下一致,勇於犧牲,驅除韃虜,恢複中華,才能複我中華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