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失藩之罪(1 / 3)

失藩之罪,守土之臣責無旁貸,罪在不赦。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裏,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李信看著雨雪霏霏的原野,話語字字誅心。

“張獻忠當日從四川直奔湖廣,楊嗣昌已經知道大事不妙。再加上李自成並發洛陽,楊嗣昌知道失藩之罪大矣,憂急而死。楊嗣昌與其是病死,不如說是因失藩之罪擔憂而死。”

他看著王泰,苦笑一聲。

“楊嗣昌沒有失藩之罪,而大人是實實在在的唐藩失陷。恐怕此刻,高名衡的奏折已經在通往京師的路上,朝廷的言官也要躍躍欲試了!”

朝廷聖旨下達,高名衡為河南巡撫,王泰無官一身輕,但剿滅流寇的大任,他卻是責無旁貸,首當其衝。

王泰看著遠方煙雨朦朧的群山,麵色平靜,不發一言,但內心煎熬。

曆史上,崇禎十二年(1639)二月,後金多爾袞、嶽托率軍入塞飽掠後,從青山口出關,退回遼東。是役,清軍入關達半年,深入二千裏,攻占一府、三州、五十五縣,二關;殺明總督二、守備以上將吏百餘人;俘獲人畜46萬餘、黃金4千餘兩、白銀97萬餘兩。

崇禎十二年(1639)三月,崇禎帝命楊嗣昌議文武諸臣失事罪。由於清軍攻破濟南,德王朱由樞、奉國將軍朱恩賞等城破被俘掠,於是薊鎮總監中官鄭希詔,分監中官孫茂霖,順天巡撫陳祖苞,保定巡撫張其平,山東巡撫顏繼祖,薊鎮總兵吳國俊、陳國威,山東總兵倪寵,援剿總兵祖寬、李重鎮,及他副將以下至州縣有司,凡36人同論死。被貶削者為數更眾。

一個德王藩失陷,光是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就被殺3人,可見失藩之罪,非同一般。

王泰雖然深得崇禎信任,簡在帝心,但他在崇禎心中的份量,遠沒有到楊嗣昌那般“君臣相知”的地步,崇禎如何對待他,他也沒有把握。

當然,如果崇禎痛下殺手,或將他投入大獄,他也不會束手就擒。那些錦衣衛緹校如果敢前來,也一定會被他痛打一頓,掃地出門。

問題是,這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他需要做些什麼,來改變自己的困局。

不但要改變自己的困局,而且要想方設法,讓李自成們不再出現,全部消亡,改變大明王朝的困局。

“鬆錦大戰,河南衛軍損失過半,朝廷又調走劉朝暉四部,給大人一個五省總理,看似光明正大,實則使得大人手中無兵。這一次南陽被破城,就是因為南陽衛被調到四川。現在練的都是新兵,隻有兩三個月,能起個屁用!”

楊震憤憤然,說了出來。

一個五省總理,手中可用之兵不過萬餘,還要守土,對付動則十餘萬的流寇,那裏夠用。

如今各省匪盜猖獗,地方官軍百無一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要調各省官軍前來剿滅流寇,一盤散沙不說,百姓受苦才是真真切切。

就如前任督師楊嗣昌,所部左良玉、賀人龍,個個都是跋扈難以節製,弊大於利。

“大人,如今之計,莫過於早日發兵,剿滅闖賊,給朝廷、給皇帝一個交待!”

文世輔眉頭緊皺,朗聲說了出來。

“大人,隻有剿滅了李自成,甚至拿了李自成的腦袋,才能給皇帝一個不追究大人的借口,堵住那些朝臣的悠悠之口。”

李信跟著開口,也是建議立即發兵。

王泰身為五省總理,於公於私,他都要立即出兵,剿滅流寇,戴罪立功。

“大人,小人有些話,不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