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天命所歸(1 / 3)

河南、宣武.衛營城,東城門外十裏,長亭。

大地蒼茫,秋意蕭瑟,草木凋零,落葉滿地,青天如洗。

涼棚下,大批的將領和文臣都在此等好,許多人神色緊張,來回踱步,甚至有些坐臥不安。

“北王殿下的車駕,還有多久能到?”

等待的人群之中,有人惴惴不安,緊張地問了起來。

旁人都是麵麵相覷,各自搖頭。

自初夏兵進陝西,擊破李自成部後,足足一個多月,王泰都在南山修養,似乎有些意興闌珊。

在眾人的印象中,或耳濡目染,王泰都是一個工作狂,精力充沛、事無巨細。這樣直接一個多月不理政務,還從未有過。

難道說,王泰也累了?要撂挑子了?

一旦王泰急流勇退,他治下龐大的帝國誰來接手?也許很快就會分崩離析。河南衛軍,再加上水師,四五十萬,無人可以服眾,資曆遠遠不夠。

張元平當了陝西總督,留在陝西繼續維護局麵,恢複生產。北地雖然已經基本平定,但江南還有大明天子,江南依然是盜賊四起,民生凋敝。

北地政權何去何從,人人心憂。

李定國、趙應貴、鄭成功、董士元等武將,陳子龍、文世輔、顧炎武、張煌言、楊廷麟、黃宗羲,包括柳如是這些文臣,個個都是瞪大了眼睛,伸長了脖子,向西眺望。

“老夏,怎麼這麼多人?”

趙應貴看著周圍聚集的水泄不通的人群,驚愕萬分。

這些聚集的人群中,有學生,有普通百姓,還有商賈,甚至是金發碧眼的外國人。

難道說,他們也知道了眾人的“陰謀”?

馬六甲大戰,英荷聯軍不出意外大敗而歸,相對於大明水師動則數百艘“蒸汽機”戰船,最多不過四五十艘帆船的兩個泰西小國,毫無疑問地退出了南洋。

趙應貴此番回來,也是向王泰“彙報”南洋局勢,請示下一步的動向。

“肯定是學生和百姓得到了北王殿下回來的消息,這才自發迎接的。”

和趙應貴一起回來“述職”的夏允彝,輕輕搖了搖頭。

僅僅幾年功夫,國內局勢天翻地覆,朝.鮮、日本都被納入帝國版圖,而困擾萬曆、天啟、崇禎三朝的遼東建奴,煙消雲散,成了往事。

現在,連流寇也被趕出了大明,遠遁塞北。

而他也有些自豪。若不是南洋一船又一船的大米北上,國內的戰事也不會這麼順利。

他的目光轉向另外一側的鄭成功和李定國,他們身邊,有幾人態度謙恭,樣貌頗為陌生,似乎不是大明人舉止。

“鄭將軍,怎麼會有這麼多的人?”

身著大明衣冠,盡管渾身不自在,臉上還是畢恭畢敬,笑容可掬。

“這就是民心。德川將軍,你在日本,有這樣高的聲望嗎?”

鄭成功輕聲笑道,顧盼自如。

日本戰事已了,年紀輕輕,已經是日本總.理大臣,換誰也有些得意洋洋。

“北王殿下,那是天神,在下一個敗軍的俘虜,那能和北王殿下相比!”

德川家光臉色通紅,鄭重其事。

鄭成功點了點頭。這些日本貴族,隻服實力和拳頭,畏威不懷德,好在大明水師的實力擺在那裏,讓這些家夥懾服。

“德川將軍,你知道就好了。你要慶幸,你現在是大明的臣民,你的兒女,都是大明的子民,將來都能讀書,上學,從軍從政。你就知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