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江入口處,儀鳳門外,碼頭上。
初冬季節,江麵上煙雨淒茫,碼頭上等待的錦衣華服者,個個都是縮緊了脖子,向著長江入口處張望。
作為大漢天子的王泰,要來南京城和大明天子崇禎會晤,以太子朱慈烺為首的一眾大明王公大臣,悉數登場。
舊皇退位,新皇登基,這一場權力交接,似乎預示著,大漢帝國江山一統,江南也要納於大漢治下了。
領頭的太子朱慈烺,身邊的則是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煥,駙馬都尉鞏永固,新樂候劉文炳、禮部尚書李邦華、等為數不多的臣子。
一場南京城變亂,暴民們衝擊皇宮,文武大臣死傷無數,餘者膽戰心驚逃出南京城,蟄伏躲避。畢竟,相對於官位,性命要重要的多。
“駱養性,城中的警戒,不會有什麼問題吧?”
朱慈烺按捺不住,問了起來。
“太子放心,現在城中的衛士,有一半是大漢天子的兵馬。 即便是有事情也,也和咱們無幹。”
暴民衝擊皇宮,帶領禁軍逃竄的駱養性,等風波平靜,又逃了回來,繼續擔任他的錦衣衛指揮使。
“有大漢天子的部下將士,南京城那些暴民,再也不敢囂張了吧!”
朱慈烺冷哼一聲,又向著江麵上看去。
駱養性暗暗搖頭。暴民衝擊的是大明朝廷,人家擁護的本就是大漢天子、大漢朝廷,怎麼會對大漢朝廷不利!
這個太子,可真是夠傻夠天真。
“太子,大漢天子的船馬上就要到了!”
衛士上來稟報,恭恭敬敬。
大明朝廷雖已沒落,但太子朱慈烺是大漢天子的小舅子,關係莫逆,誰也不敢輕視。
“準備迎駕!”
朱慈烺麵色紅潤,趕緊安排了下去。
對他來說,相對於太子,他更願意和王泰有這樣一層親戚關係,這樣他可以隨心所欲,富貴逍遙一輩子。
大明朝廷那個爛攤子,他挑不起來,也不想挑。和王泰爭天下,他想都沒想過。
隻要他不犯下謀逆之罪,作為大漢天子的小舅子,王泰一定會保他一輩子榮華富貴。而作為回報,他也會辭去太子之位,隻圖一世無憂。
如今的他,就像曆史上相信多爾袞會善待大明皇室、替大明天子崇禎報仇雪恨一樣,對王泰信任有加。
畢竟,這些都是在報紙上廣而宣之,昭告天下。
“太子,大漢天子登岸了!”
禮部尚書李邦華,輕聲說了起來。
“快快迎接!”
禮樂聲中,朱慈烺搶先向前,大步流星。
王泰下船,走上碼頭,岸邊的大明朝廷官員五味陳雜,紛紛肅拜行禮。
“臣等參見大漢天子!”
“各位,無需多禮。”
王泰輕衣網巾,布衣是上好的鬆江布,卻不是綾羅綢緞,低調卻不寒酸。
這種打扮看在旁人眼中,或許以為是嘩眾取寵,但這卻是出自王泰的本心。
衣服,舒服就行。身份到了,沒有必要擺譜,沒有必要刻意保持什麼“皇家威嚴” 。一國之君,要有起碼的自信。
“見過大漢天子!”
朱慈烺帶著永王和定王兩個弟弟,作勢就要跪下,卻被王泰一把拖住,和顏悅色。
“太子,都是自家人,就不要這麼客氣了。”
“臣等謝過大漢天子!”
朱慈烺和兩個弟弟一起行禮,都是臉色通紅。
和王泰在一起,幾人莫名地心虛、自慚形穢,又莫名地心安。
“大漢帝國萬歲!”
“大漢天子萬歲!”
南京城大街上,載著王泰的四輪馬車緩緩而行,所到之處,盡是駐足觀看的百姓。大漢天子滿麵笑容,頻頻揮手,百姓歡呼雀躍,下意識跪了一地。
雖然報紙上三令五申,嚴禁跪拜之習,但千年皇權意識的根深蒂固、百姓對於天子的敬畏,還是讓他們屈膝彎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