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了 。
楊斐栝氣呼呼地轉身,這就去找烏敏問清楚。
待眾人吃酒瞧戲,喝到午後,都覺得乏了,互相扶持,各自告辭。楊斐栝全程臉色不好,終於熬到這會兒,立馬撩袍子走了。烏敏見狀似乎生怕得罪他,急急忙忙去攙扶,非厚著臉皮堅持要把楊斐栝親自送回府。楊斐栝看烏敏的臉色這才好一些,由著他攙扶去了。
晏良自然是盼著早走,卻被齊紳高給硬留了下來。
“你也沒怎麼喝酒,晚些回去無礙的。正好留下來陪我聊聊天,解解悶。”齊紳高眯著眼睛,身在歪在羅漢榻上,有些慵懶。
晏良垂頭喝著茶,完全不回應齊紳高的話,齊紳高也識趣兒的沒再說話。兩廂末了半晌,晏良抬眸冷冷地看他:“齊大人有什麼話,直說。”
“你什麼意思?我因何要有話和你說?”齊紳高不服氣的反駁。
晏良笑了,忙起身作揖告辭。“既然無話可憐,請容下官告辭。”他說罷,就轉身去。
齊紳高沒想到晏良敢在他麵前這樣造次,別說他隻是區區五品小官,就是朝廷一二品大員在他麵前,也都跟一隻溫順聽話的小綿羊似得乖巧聽話。
這一愣,突然地意外,令齊紳高一時沒反應過來,晏良已經快步走出門,離開了。
齊紳高端著麵子,沒法叫人去追,可心裡卻給晏良狠狠地記上一筆。第二天在上朝路上,他就一直盤算著自己今天該怎麼教訓這廝,讓他曉得得罪自己的下場。
“對於工部侍郎的人選,愛卿們可有話說?”皇帝在朝堂上發問。
“鬱州知府孫謙和蘭台寺大夫林海皆政績斐然,難分伯仲。不過非要比的話,臣覺得孫謙的能力更強一些,畢竟當年鬱州府大喊轟動全國,都是由他一人辦理,且處置得當,可見其能成大事,有逸群才華。”吏部侍郎楊斐栝第一個發表了意見。
齊紳高聽他舉薦孫謙,冷冷地眨了下眼睛,在心裡嗬嗬笑了幾聲。
接著工部侍郎烏敏就站出來,建議林如海。此之後,紛紛有官員表示支持選林如海。理由也充分,世祿書香,探花出身,為人耿直,且還有如此斐然的政績,當工部侍郎一職十分合適。
皇帝覺得各有道理,很難下抉擇,遂決定這件事稍後處理。
下朝後,皇帝單獨留下了齊紳高,問他誰更合適一些。齊紳高卻回答圓滑,說哪一個都很好。皇帝怨齊紳高不能給他意見,但心裡卻很高興,至少他寵倖的大臣沒有拉幫結派之嫌。皇帝想了想,,正準備開口說“孫”,齊紳高忽然又開口了。
“皇上何不試一試賈敬呢,臣可是聽說他選人的眼力很準。”
這話忽然勾起皇帝對晏良“看相”能耐的好奇。
“這廝現在在朕的後宮名頭很響亮,前兩日他幫老太後選人,被老太後誇得天上地下。連朕自己都懷疑,給他一個區區吏部郎中的官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到底是不是材,多用一用才知道。”齊紳高建議道。
皇帝當即吩咐齊紳高負責此事,讓他準備五名候選官員,讓晏良去挑。皇帝知道晏良在選侍衛挑宮女方麵挺有能耐,倒要看看,他在大事上是否也能有作為。
齊紳高得償所願,告退後立刻去找晏良的麻煩。
“我可是好心在皇上麵前,幫你攬下了一個挑人的活兒。不過我告訴你,皇上心裡可有數,這五人之中你要是選錯了人,保你吃不了兜著走。”
晏良一點沒受嚇,反而隻提了一個要求。要這五人,都務必到京城,到他麵前來。
這事很簡單,齊紳高當即就叫人著手辦理此時。
兩天後,齊紳高叫人進京的消息,還在傳達的路上。
林如海的回信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