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個本子上來,上有他前些日子選拔出的一些官員和舉人名單,請皇帝下令讓這些人即刻動身前往京城。好與不好,晏良隻需看一看便可知道了。

皇帝瞧過名單之後,有些驚訝,轉而再想,若晏良真有這樣的能耐,有些提前準備也屬正常,故而更加信任其能力。大筆一揮,即刻宣召名單上的人員進京。

當日深夜,北京城東邊就火光漫天,遠遠地傳來鬧哄哄的聲音,像是打仗,像是刀劍相撞的聲音,但具體聽著又覺得不像。本來陷入熟睡的京城百姓,都醒來,推窗伸頭探望,想知道這聲音到底來自何處。

恰巧這時候,皇宮四周突然放起了煙火,一朵朵絢爛綻放於空中,引得全城人分散了注意,紛紛都去看那天上的煙火。

大概過了兩柱香的時間,煙花盡了,城東那邊的喧鬧聲也盡了。第二日,京城四方城門大開,有一堆兵馬進城,人數不多,隻有百餘人,為首的將領進宮,餘下的兵士盡數停在宮外。

晏良是還在吃早飯的時候,聽齊紳高的人來傳話,說昨夜羽林鐵騎兵敗,匪首被殺,餘下約有三萬餘士兵繳械投降。這次皇帝估計不會再對羽林鐵騎網開一麵了,大概會直接遣散餘眾,令羽林鐵騎從此再不存於世間。

至於康王,在逃亡過程中,身中一刀死在林子裡。而後士兵探入密林,發現了還有其他人的蹤跡,便一路追蹤,最終將烏敏射殺在半山腰上。據說烏敏死的時候一直在拚命地跑,後背中箭後還不甘心的一直往山頂上爬,最後掙紮半天才咽氣。後來士兵搜山時發現,就在距離烏敏死亡大概百丈遠的地方有一處很隱秘的洞口,上麵蓋著木板,鋪著落葉。洞道剛好是通向山那邊懸崖之下的捷徑。可惜烏敏還是跑得慢了,又或者他為了殺死康王,在半路耽誤了時間,因此喪命。

齊紳高的人剛剛也已經查實了烏敏的身份。誰能料到,烏敏的□□父竟是前朝婉良公主的駙馬。前朝滅亡,婉良公主一家被盡數屠盡,烏敏之父被奶媽所救,逃亡外地。後來其父長大,便背上家族仇恨,由此一代傳一代。值得一提的是,烏敏在十二歲時,父親死於疾病,其父生前曾施手援救的一名烏姓書生跑來好心收養了烏敏,再後來,二人便父子侄相稱。後來書生考中了舉人,入了戶部,做了一名從六品的小官,順手偽造了烏敏的戶籍。再後來,這名烏姓的書生因怠忽職守被貶黜遠調,在赴任途中病亡。烏敏則被輾轉到烏姓書生的舅父那裡,這位舅老爺對烏敏並不好,時常打罵他,將其像下人一樣使喚。後來舅老爺高升為豫州知府,卻不知因何在上任途中,一家百餘口人,被匪徒屠殺殆盡。

“若說因前朝舊事,便由此復仇,實在是有些小題大做。”齊紳高再見晏良時,不禁感慨。

“許是他兒時生活輾轉流離,便更加認定身世宿命,今朝但凡遇挫,皆逐漸堅定了他逆反之心。我現在終於有些明白了,為何以烏敏的聰慧機敏,還要犯下此等蠢事。他大概早料到一切都不會成功,隻想亂上加亂,一心攪亂當下的時局。若有一朝帝王盛怒之下,矯枉過正,令四方流血,惹起民怨,便裡大廈傾覆之時不遠了,如此他也便算是為列祖列宗報仇了。”晏良揣測道。

齊紳高聽得心驚,“太心狠了些。你說這烏姓書生的舅老爺一家,是真的遭遇匪徒了麼?”

晏良想起他起初見到烏敏時,在他身上看到的那百餘條人命的惡因。他無奈地笑著搖搖頭,表示不知。

齊紳高歎口氣,也沒有再深究,帶著晏良一通去見那些剛剛應召京城的百官。他和皇上還要等著晏良從中挑選合適的人才,填補缺位。

與此同時,甯國府桃花苑內,正響起朗朗的讀書聲。今天本是學堂休課之時,子弟們歸家拜過父母之後,便想讀書,紛紛湊到寧府來找賈蓉賈薔一塊兒複習課業。寶玉、薛蟠自然也在其列,互相還較勁兒,誰會先把文章背下來。

今日剛好是甯國府換牌匾的日子,晏良因康王謀反事件後要日日忙於政務,是在無暇顧及此時,府中一切便皆由賈珍張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