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身份不夠,且是福家受罰的直接關係人,如今又被皇阿瑪厭棄,所以十分謹慎,絲毫沒有因為爾康愛信而張揚;
她一直不得公婆喜歡,雖心裏難過,卻不曾表示委屈,也沒有在爾康跟前吐露什麼,隻是爾康太愛她,總能看出她的憂愁,積攢個兩三次,就忍不住要去找父母理論,雖然紫薇一再勸攔,卻沒有十分效果。
所以,剛成婚的那些天,福倫府中總有爭鬧。
後來,是晴兒出麵,和爾康懇談了一次,把長輩那種“你為了她忤逆我,我就更討厭她”的心態,詳細說明了一遍,為了取信,還把太後為什麼不滿香妃的緣故,剖析了一回。爾康本來就是聰明人,這又直接關係到父母對紫薇的看法,聞言不禁恍然。
他十分誠懇地向晴兒討教,如何讓太後喜歡,如何讓父母喜歡,晴兒把自己的做法心得細細講來,隻聽得爾康驚佩萬分,不禁對晴兒更多一層的敬服。
此後,爾康不再明著跟父母吵,也不在明麵上護著紫薇,府中的氣氛漸漸和轉。
福倫夫妻雖仍然不喜紫薇,但晴兒也和他們說了“不要為了紫薇損傷父子母子情分”的話,態度誠懇,讓福倫夫妻深思一回,也許是想通了,也許是妥協了,總之也沒再出現什麼明顯針對紫薇的狀況。
一時間,福倫家中,奇跡般和諧起來。
但,問題仍然存在。
首要的,是爾康無爵無職;其次,是爾康和紫薇被乾隆厭棄;最後,是福倫翻身,就算不能複爵,也要重獲帝心。在這些明麵上的問題之外,還有晴兒心中不解卻無法言說的擔憂,為什麼自從賜婚以後,老佛爺對自己,就日漸冷淡呢?
現在,福倫全家的重點,都轉移到如何獲得乾隆原諒,以及進一步喜歡上,畢竟所有問題,都要著落在皇帝這裏才能解決。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紫薇卻有些神思不屬,因為晴兒。
在宮中,她屢次被晴兒相救;嫁給爾康,又是因晴兒出麵才能豁免公婆的針對,而晴兒,卻被她和爾康連累,嫁人至今甚至還不曾和爾康圓房……。
嫉妒、自卑、感激、佩服、無措、愧疚……這種種情緒,讓紫薇根本不能靜下心來,好好思考,如何重得皇阿瑪的喜愛。
金瑣從小陪伴她長大,對她的糾結心思,十分明了,但也沒有什麼好法子,主仆兩個,經常互相一望,就愣怔半天。
但是在爾康跟前,還要溫情;在公婆跟前,還要柔順;在晴兒跟前,還要敬謝。
以及最重要的,皇阿瑪的諒解,紫薇不得不打點精神,籌措辦法。
福家的這些事,燕寧聽完容嬤嬤的八卦,感歎一回,也就算了,目前她最關心的,是方之航一案的重審。
回京後,由紀曉嵐主領,奏報乾隆批複同意,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聯合,處辦方之航重審一事。根據簫劍的線索,查到了山東巡撫方式舟,但奇怪的是,這個人竟然受到刑部個別司衙的暗中保護,無法取得當年涉及此人的相關案卷,哪怕以永琪的皇子身份,也不得結果,導致案情膠著。
後來,是乾隆直接發旨,命刑部不得推諉不得隱瞞,所有卷宗,必須明晰清楚。
下令當天,簫劍潛入那位刑部司官家中,果然抓獲了他在燒毀案卷的行為,連人帶物,一起拿住。。
乾隆聞報大怒,把這個官員拎到朝殿,一通責罵,他無法抵擋天子之怒,又是當場拿獲不能抵賴,終於說出了當年收受方式舟銀錢,修改案卷文字的內情。
很快,案情步步明朗,果然是方式舟心存積怨,又嫉恨方之航將要成為山東巡撫,就拿著方之航的舊作,改動一字,偽造成反詩,報到京裏;審理時,又賄賂了刑部司官,從中搗鬼各種讒進,最後攪得乾隆頭昏腦脹心頭火起,才處斬了方之航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