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安家(1 / 2)

“王家這一死啊,他們倒是一了百了了,可憐咱們家二奶奶,是王家分支的姑娘,從年初就病的七死八活的,也不知是什麼病,咱們也不敢說。”

“那家東宮倒了,咱們家老爺也氣病了,哪裏還有心思做壽呢!幸而大奶奶生了小少爺,總還能樂一樂。”

“你說東宮去年在江南生的孩子?倒是沒事兒,聽說是皇帝親自養了。”

“你想讓你家那位去念附學,倒是個有誌氣的,我告訴你個巧宗,附學裏的教授先生自己選的學生,是不用交那筆巨額的報名錢的。據我所知,有一位張姓先生,是個大孝子,家中老母信佛……”

……

諸如此類,種種消息,琉璃每天記一點,拚拚湊湊的也能知道個大概,消息多半是不好的,太子一脈徹底倒了,隻他的孩子好歹活了下來。與太子走得近的倒了八成,不獨王家舉家赴死,其他妻離子散抄家滅族的也不少見,光金陵倒了的就有兩個大戶。琉璃還搭著縣衙女眷的線,用一幅福壽祿的刺繡換來抄家後發賣的田莊,搭著手頭的二百兩銀子,一總換了足足六十畝地大的莊子。她將時間算得好,今年的產出會被官府收走,不算她自己的,明年杼姐兒就該有了童生的名頭,是個讀書人了,四鄰也好,吏差也好,就會對她尊敬一些。再若中了秀才,這些地的稅就幾乎於無了,再中了舉人,那就半隻腳進了官途,再中了殿試,那就可以且看天下試身手了。

琉璃這樣給杼姐兒打算著,杼姐兒壓力極大,因為她覺得琉璃隻聽她背書,都背得比她好比她快,這讓她非常焦慮,有種誰都比不上的自卑感。琉璃看在眼裏,並不勸解,她覺得縣試之類容易得很,若杼姐兒也過不了,那也沒幾個人好過了,這時候讀書識字的才幾個人呢!

因琉璃常去買書、抄書、賣書,早和書店的常客們廝混熟了。或有嘟噥著“女人家怎麼好到這裏來”,或有哀歎“傷風敗俗”的,琉璃隻當聽不見,以後她總要過自己的日子的,若連這點風聲風語都聽不得還得了。況且也有幾個書生很是敬重她,中間又以一才十歲上的周姓少年尤為有禮。

“大娘子,又來啦?”店主是個五十歲上的老先生,他親自看店,不請掌櫃,信的是有教無類,很歡迎琉璃來買書借書,當然更喜歡她賣抄書,琉璃抄的書字兒漂亮,中正,抄的幹淨清楚,很少出錯。

“先生好。我來送《迷地集》,真是本有趣的書,叫人大開眼界。我抄了三本,請您過目。”琉璃福了一福,從籃筐裏取出三本書交給店主,又將一匣子書給店主,“之前的都看熟抄好了,特意還給您,感謝先生借書。”

店主先翻開《迷地集》一看,隻見字跡工整,鐵骨金筋,全不似女子字體娟秀,也不像男子的沉重,就是莫可名狀的自在。店主連誇三聲好,將書收了,又取出一匣子書給琉璃:“這是周家小公子才抄好的,你且拿去給你夫君看罷。不過,你夫君看書極快,抄的也快,不是囫圇吞棗吧?”

“王家這一死啊,他們倒是一了百了了,可憐咱們家二奶奶,是王家分支的姑娘,從年初就病的七死八活的,也不知是什麼病,咱們也不敢說。”

“那家東宮倒了,咱們家老爺也氣病了,哪裏還有心思做壽呢!幸而大奶奶生了小少爺,總還能樂一樂。”

“你說東宮去年在江南生的孩子?倒是沒事兒,聽說是皇帝親自養了。”

“你想讓你家那位去念附學,倒是個有誌氣的,我告訴你個巧宗,附學裏的教授先生自己選的學生,是不用交那筆巨額的報名錢的。據我所知,有一位張姓先生,是個大孝子,家中老母信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