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上香偶遇(1 / 2)

杼姐兒放下扇子,一把摟住琉璃的腰,鼻尖幾乎要抵到琉璃的鼻尖上:“琉璃,你為我想這麼多,我卻無能為報,真不知該怎樣答謝你。”

琉璃抬起眼,看著杼姐兒眼中一片濃得化不開的歉意,安撫道:“你以知己待我,我以知己還你,再不要提謝什麼報答什麼。我在這世上沒幾個朋友,偶然得你相伴,是天賜我恩德。”

杼姐兒“嗯”一聲,感覺心裏滿滿的,自己又被鼓舞了呢。

八月裏,天氣一天天轉寒,琉璃在繡經文的間隙中給杼姐兒裁了一身冬裝,上好的狐皮裏子,青色暗紋的錦緞麵,顧及到杼姐兒其實還在服喪,琉璃沒在裝飾上下工夫。

一身小襖坎肩褲子袍子大氅,細細密密地做來,煞費精神,當然上身效果是相當不錯的。

入冬之後,杼姐兒參加了幾次文會,大小混了個臉熟混了些才名,她本就擅長詩詞文賦,又較一般學子多一分女子的柔情和三分家變後的感悟,因而感懷之作格外出色。

杼姐兒在外奔勞時,琉璃也沒閑著,每天求繡經文的人絡繹不絕,琉璃又不能隻做這個,一半做佛經,一半做尋常事物,一忙就忙到了年尾,直到年禮做完才得空。

幾位顯赫的夫人都從她這裏定了大幅的繡品,眼看著明年的生計是不愁了,琉璃才心滿意足地關了張回家窩年。

這個年過得冷冷清清的,杼姐兒猶在孝期,琉璃想起幹娘前途未卜,也沒了過年的興致,兩人並丫鬟小廝潦草敷衍過去。過了年,沒出晦,杼姐兒就回錢塘考試去了。

杼姐兒去錢塘除了考試,還需看望王嬸兒、順便打聽王家仆人的下落,是以她還帶走了丫鬟和小廝,琉璃留在金陵沒挪窩,又另買了一個婦人餘氏幫忙照看孩子兼做飯洗衣。

三月裏就是考試的日子,琉璃還特意上山去拜菩薩求心安。

其實琉璃本不信這些,後來屢遭變故也不信,不過總還是能湊個心安,於是琉璃交完一方大屏,次日就收拾東西,帶著仆婦餘氏,抱著倆娃上香去了。

金陵和錢塘並非同個時間考試,此時又非菩薩誕辰,又非節日,又非初一十五,幾處庵堂寺廟人都不多,琉璃選了香火鼎盛的雞鳴寺,據說那裏素齋最好吃。

琉璃帶了手抄的經文前去供奉,又捐了一些燈油,燒了三炷香,各個大殿的菩薩拜了一遍,發了個願,菩薩就拜完了,接著琉璃就特別高興地去了齋堂。

齋堂裏早有一群衣著看似樸素實則雅致華貴的人在了,仔細辨去,是一位中年美婦,並兩位嬤嬤,四個大丫鬟,兩個小丫頭,烏壓壓一大幫子人。

琉璃進門,她們齊刷刷回頭來看。琉璃莫名其妙地朝美婦笑一笑,微微躬身以示尊敬,然後揀了個僻靜的角落貓著和餘媽媽琢磨吃什麼。

杼姐兒放下扇子,一把摟住琉璃的腰,鼻尖幾乎要抵到琉璃的鼻尖上:“琉璃,你為我想這麼多,我卻無能為報,真不知該怎樣答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