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80後:事業在迷惘中前行
80後趕上了高考擴招,人人都能考上大學,因此他們是幸運的;80後畢業之後麵臨著失業,又趕上金融危機,因此他們是不幸的。80後看著《奮鬥》,在自己的烏托邦裏奮力前行,也曾誤入傳銷陷阱,上了人生中最生動的一課。80後有自己的夢想,卻常常在現實中碰壁,80後擺脫了窮忙,做起了有誌氣的麥兜族。80後的事業各不相同,有迷茫,有困惑,也有期待與渴望,他們在不斷的跋涉中奮力前行。
擴招之後
1999年,全國擴大高校招生規模。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進行春季招生的改革。
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許25周歲以上公民參加高考,徹底放開高校招生的年齡限製。
2001年,江蘇省3所高校率先實行了“自主招生”的試點工作。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曆史性地第一次全麵實現了網上錄取,全國網上錄取新生率達到了85%。
到了2003年,北大、清華等22所高校被賦予5%的自主招生權。
2006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擴大到了53所。同年,教育部允許香港高校在內地自主招生。
以上都是國家逐步擴招的措施。國內的擴招,讓80後嚐到了甜頭,那就是高考再也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用擔心考不上大學回家種地。但也正是擴招,讓80後們在以後升學就業的日子裏陷入困境與迷茫。
天之驕子,這個詞不知道曾經讓多少年輕人崇仰,天為高,驕為大,年輕人沒有不向往的理由。大學生,曾經是多少人仰慕和神往的名詞。高考擴招意味著大學不再是個很高的門檻,而是沒毛病的人都能進的。速度快得難以置信的擴招,迅速讓無數年輕人完成了本來沒有的天驕之夢,隻是這時候的天驕,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天之驕子的氣魄和魅力。
學生數量膨脹無法保證教學質量
由於擴招,學生數量急劇膨脹,國內的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以前兩三個老師指導一個學生,現在一個老師指導30個學生都是少的,還有的指導100個學生,教學質量根本沒法保證,因此要想培養出合格和優秀的學生,還是很難的。一個研究通俗小說史的博士生去應聘,招聘的老師問他從元明到現代通俗小說能否理出一條線來,他的回答居然是“沒研究過”。
硬件設備跟不上
高考擴招之後,很多大學普遍出現了自習室占不到座位的情況,有的學校的圖書館還會出現早上五六點排隊等候開門的景象。由於學生數量陡然增多,教室也顯得越來越擁擠,原來二三十人的小班授課變成了幾班人同去階梯教室看視頻,原來並不擁擠的自習室開始人滿為患,需要早起一個小時去占座,想去圖書館裏看看書也需要排隊等候。學生數量多了很多,高校裏的硬件設備卻跟不上,教出的學生難免會質量下降,也就很難保證就業了。
官場化、商業化正侵襲校園
隨著擴招的一步步施行,高等教育的衙門化、官場化、行政化也越來越嚴重。現在高校老師評職稱、拿獎、拿科研課題,通常沒職務就沒戲。有些應用學科的老師在外麵開公司,教書隻是他們的副業,因此不可能把精力放在學生身上,甚至很多教師的講義都可能十幾年沒有換過。大量官場的誘惑讓許多老師迷失了方向,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日益淡薄。
就業難
高校的擴招本是好事,卻因為學生數量陡然增多而帶來一係列問題,最終落腳到就業上。因為高校擴招,大學生遍地都是,不再是以前備受矚目的“天之驕子”。一係列的就業問題擺在大家麵前,很多大學生走出校門之後因為找不到工作而形成很大的落差,而一些學生為了逃避就業,選擇繼續深造,有的甚至胡亂挑個專業盲目讀研,也為以後的研究生就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高校擴招是把雙刃劍,要想讓擴招起到良好的作用,還需要對國內的教育進行必要的內部調整,同時為學生的就業拓展渠道。
《奮鬥》是個童話故事
80後是近幾年來的時髦話題,從這代年輕人進入社會開始,圍繞著他們的質疑、解讀和爭議就從沒停止過。電視劇《奮鬥》正是80後生存狀態的現實演繹,在播出的時候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不斷的爭議,成了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
許多80後的觀眾覺得,在這部電視劇裏,有太多80後生活的影子,“劇中講的故事簡直就是我們的生活”。關於《奮鬥》的台詞,也在觀眾中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劇中的對白帶有鮮明的80後味道,既不是那種青春劇慣用的京腔,也沒有海岩劇的愛恨情仇,更找不到瓊瑤的情深意切,很對80後觀眾的胃口。80後們喜歡裏麵的對話,喜歡電視劇裏青春飛揚的人物,喜歡他們積極的心態。向南和楊曉芸如實反映生活,北京女孩就是特要強,必須占上風,必須是他愛我比我愛他多。陸濤覺得自己是最棒的,誰都瞧不起,剛畢業的時候每個人都有這勁頭。夏琳要強,在愛情中有著自己獨立的個性。華子總愛自己倒騰,是北京孩子的典型……
但很多人表示,並沒有從電視劇中看到人物“奮鬥”的影子。
電視劇開篇的時候是這樣的狀況:一群大學畢業生終於到了拿文憑走入社會的時候,在最後一堂課上,全班同學全體起立,集體朗誦:老師,我們舍不得您,但是我們必須離開,因為我們要去奮鬥……本以為這樣的對白會把劇情引入一群青年為了理想努力打拚的過程,結果卻成了一群年輕男女的情感糾葛:“早婚”、最親密的女朋友和男朋友暗度陳倉勾搭上了、已訂婚的女朋友居然嫁給了最好的哥們兒……
劇中的幾個人整天就在貧,在談戀愛,卻並沒有為了理想奮勇前進破釜沉舟。比如陸濤,沒畢業就租了個一居室,剛要奮鬥,就來了個有錢的爸爸,一下往他卡裏打了兩千萬,這也未免太童話了。楊曉芸買房子,很輕鬆地就從老媽那裏拿來了存折,不費吹灰之力,也顯得與80後的現狀不太相符。
對此,編劇石康表示,自己隻是想寫身邊的一群80後,並不是代表整個80後群體。
而電視劇終歸是電視劇,和真正的80後現實生活還存在著許多差距。《奮鬥》中的大多數情節隻能在電視劇中出現,並不能與現實生活對號入座。比如戲裏無論是哪個人的生活,都精彩、順利得讓人羨慕甚至嫉妒。兩千萬、富家女、豪宅、跑車,他們總是可以很輕易地就擁有目標、事業、機會和愛情,這些離現在年輕人的生活都太遙遠。現在年輕人麵對的是“找工作”、“買房子”,“養活下一代”等等,根本沒有電視劇中的風花雪月。
看完電視劇,80後們應該懂得,《奮鬥》隻是一個童話,擺在我們麵前的理想與未來才是需要真正去努力和不懈奮鬥的。
誤入傳銷陷阱
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
近年來,以“拉人頭”、收取“入門費”等方式組織傳銷的違法犯罪活動時有發生,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盡管國家三令五申嚴厲打擊,可是以暴利為誘餌欺騙他人非法推銷劣質或走私商品、大肆偷逃稅收的傳銷活動,發展到今天,其手段更加隱蔽,危害性也更大,而且還有融入黑社會乃至向經濟邪教發展的趨勢。
最近兩年,傳銷組織開始向大學生滲透,一些非法傳銷活動變換手法將黑手伸向初出校園、涉世未深的大學畢業生。僅2007年以來,江西省南昌、新餘兩地的公安、工商部門就解救了多名被傳銷組織誘騙的高校大學生。河南省新鄭市公安分局最近搗毀一處傳銷窩點,113名傳銷人員中有104人為大學生。新鄭市工商行政管理人員介紹,2007年以前查處的非法傳銷人員以無業遊民、農民工居多,而2007年以來參與傳銷的大學生占到了近八成。
傳銷組織之所以把黑手伸向大學生,一來是因為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辨別事務真假能力不強,二來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大,著急找到份工作,很容易誤入歧途。
2008年畢業於鄭州大學英語係的王夢就差點被傳銷組織騙走。當時王夢在上大四,很多同學都在忙著找工作,王夢自己也很著急。突然有一天,一個很久沒聯係的高中同學給她打電話,說在廣州有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極力推薦她去。王夢聽了之後高興得不知所措,立馬買了火車票坐上了去廣州的火車。快到站的時候王夢也冷靜了下來,越想越覺得不對勁,猶豫了好久才決定放棄這個誘人的工作機會回學校。王夢到學校和以前的同學一聯係才知道,這個在廣州的同學一直在做傳銷,還騙過好幾個以前的同學,王夢驚得一身冷汗,暗自慶幸自己沒有掉進陷阱。
除了經由朋友同學欺騙被迫進入傳銷組織,還有很多80後大學生直接參與到了組織傳銷的活動中並成為犯罪活動的主力軍,其中本科生、研究生和畢業之後的上班族都有,對社會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也讓他們一步步朝監牢走近。
2009年底,寧鄉縣法院在設於中南大學的遠程觀摩法庭開審一起組織領導傳銷案,遠程觀摩法庭座無虛席,連過道上都擠滿了人。該院400餘名師生坐在這裏進行旁聽。
該案主犯王江飛在法庭上追悔莫及:“今天來到校園,見到同齡的大學生們感覺很熟悉……我很後悔,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希望能夠繼續回校園讀書……”
王江飛在重慶就讀某大學時被人引誘加入傳銷組織後,又將女友拉入泥潭,最後雙雙站上被告席,此案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案件的4名被告人都很年輕,均是“80後”,其中最小的冉隆清隻有23歲。被告人王江飛和吳鵬、苟華平都是四川平昌縣人,而冉隆清是重慶市萬州人,是王江飛的女友兼校友。
檢察機關指控,2008年3月份以來,被告人王江飛、冉隆清、吳鵬、苟華平等人組織90餘人在長沙市望城縣、寧鄉縣等地區,以推銷天津天獅公司的化妝品為名,要求參與者繳納2800元一份的產品費以獲得資格,並按一定順序組織層次,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依據,引誘、脅迫繼續發展他人參加傳銷活動騙取財物。幾個人負責管理家庭和領導傳銷人員,非法開展傳銷業務,直接和間接發展下線多名。四被告人非法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擾亂社會秩序,在共同犯罪中均係主犯,應當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追究刑事責任。